香港这次真的要起飞了?当大陆对美国产品加征34%关税时,香港却逆势而为,继续对美国产品保持零关税!这波操作直接让香港成了中美贸易战的免税天堂,有人甚至调侃:去香港买美国货,比在大陆直接买还便宜,连运费都省了! 要知道,香港从一开始就是自由港,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它能自己定关税政策,对所有进口货品都不征税,美国商品自然也在其中。 这可不是趁贸易战临时搞的特殊政策,而是多年来一直有的规矩,只不过在大陆对美国产品加征34%关税后,这份优势一下就凸显出来了。 最直观的就是老百姓买东西的实惠。就说大家熟悉的手机,同样的型号,在大陆店里买要五千多块,可要是去香港买,因为没关税,能便宜小一千块,算下来比从大陆买省了不少,有些上海市民干脆拖着空行李箱专门去香港扫货,连运费都省了。 不止电子产品,美国牛肉在香港的售价也比内地低了快两成,星巴克的咖啡豆在香港买,每斤能比内地便宜二三十块,这些日常能接触到的商品,价差一下就让人感觉到了香港的优势。 不光是个人消费者,企业更是把香港当成了香饽饽。有个叫中远海控的物流公司,专门在香港设了个加工基地,通过合规的方式改一下商品标签,就能帮企业保留一成多的避税空间。 还有北部湾港的企业,靠着香港的平台发行贸易信用证,单笔生意的利润率一下提到了两成。 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大陆加征关税后,美国商品直接进来成本太高,可先运到香港,因为零关税,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再通过香港转口到内地或者其他地方,中间能省一大笔钱。 今年一季度的时候,香港对美国的出口都涨了,比前几个月回升了不少,就是因为很多企业都借着香港这条通道做买卖。 香港能这么做,更关键的是它特殊的位置——既是中国的一部分,又有独立关税区的身份。美国虽然给香港的产品加了不少关税,可香港本地产品卖到美国的只占出口的0.1%,基本没什么影响。 反而因为它能对接中美两边的市场,成了中间的“超级联系人”。就比如有些高科技产品,直接往来中美不方便,就先运到香港,再转到目的地,既合规又省事。 而且香港的优势不止在买卖商品上,金融方面的助力也不小。企业在香港做交易能用离岸人民币结算,占比超过七成,不用受美元的限制。再加上香港的企业税率少,还没有外汇管制,钱和货都能自由进出,这些都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 可能有人会问,海南不是也有自贸港政策吗?可香港这几十年积累的物流、金融、法律体系可不是随便能替代的。 就像中环的摩天轮下,一边是深圳的改革开放标语,一边是香港的联通世界霓虹,两地连在一起,让香港既能靠着内地的大市场,又能对接全球的资源。 现在去香港的商场看看,美国品牌的柜台前总是人不少,不光是内地游客,还有不少东南亚来的采购商。香港的批发零售业虽然增速缓慢,但随着越来越多人发现这里的价格优势,生意肯定会慢慢热起来。 那些做转口贸易的公司更忙了,智能码头半小时就能通关,比美国的港口快多了,效率一高,自然更受企业欢迎。 说到底,香港的这波操作不是碰运气,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给的底气。大陆加征关税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香港保持零关税是发挥自身特长,两边配合起来,反而让香港成了贸易战里的“避风港”。 这既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又帮企业解决了难题,这样的香港,可不就是要起飞了。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国港口开征反制费,美企船队慌了,全球海运要变天?2025年10月14日,美国要
【20评论】【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