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了两年多,没人能说清它什么时候结束,但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一个事实:它不会以谁赢谁输收场,而是会慢慢变成一种“活着的停战”。 过去总以为,只要西方多给几枚导弹、乌克兰多打几个反击,就能把俄军赶回边境。 可现实是,美国今年刚批准了750亿美元援助,F-16也飞到了乌克兰,但前线依然在泥泞中拉锯。 不是武器不够,而是战争已经变成一场消耗战——俄罗斯能靠动员令和监狱兵源硬撑,乌克兰靠的是西方的弹药和意志。 可西方的民意,也在慢慢变薄。 德国人开始担心电费,美国人开始问“这钱花得值吗? ” 俄罗斯占着乌克兰近18%的土地,但没一个人承认那是它的。 乌克兰拒绝谈判,不是因为不想和平,是因为它知道,一旦坐下来谈,就等于默认那些被炸成废墟的城镇、被强占的学校和医院,从此归了别人。 可它也清楚,靠自己打回去,几乎不可能。 这时候,一些原本不相干的国家悄悄上了桌。 中国发了12点和平建议,沙特请俄乌外长喝茶,巴西也说想帮忙。 没人指望他们能调停成功,但至少,对话的渠道没关死。 这说明,世界不再只听美国和北约的了。 最可能的结局,不是胜利宣言,也不是停火协议,而是一条看不见的线,把乌克兰切成两半——一边是乌克兰政府管着,一边是俄罗斯实际控制着。 这条线,没有法律文件承认,但有无人机巡逻、有炮火提醒、有联合国观察员在远处盯着。 像科索沃,像北塞浦路斯,像冷战时的柏林。 这不是理想结局,但可能是最不坏的。 乌克兰不会放弃主权,俄罗斯不会主动撤军,西方也不会为一块土地赌上第三次世界大战。 真正的转折点,或许不在战场上,而在2024年11月的美国大选,和2025年的俄罗斯总统选举。 当权力更替来临,谁还愿意背负这场无休止的代价? 和平不需要英雄,只需要有人愿意低头,哪怕只低一厘米。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