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搞出了个大新闻!中国在新疆哈密弄成了个大事,全球最大的浮空风电机升空发电了! 这东西远看特像放大版的流线型飞艇,一身乳白色的复合材料机身,飘在天上的时候特显眼。但千万别被它的 “萌系” 外表骗了,它肚子里装的可不是氢气,是整套高精尖的风力发电设备,说它是 “悬在半空的发电站”,一点都不夸张。 为啥偏偏选在新疆哈密?这可不是随便挑的地儿。哈密本身就是国家划定的新能源综合基地,常年刮着稳定的风,年平均风速能达到每秒 6 米以上,地面风电项目早就扎堆了。 但这次玩的是 “高空牌”—— 地面风有时候会受地形影响忽大忽小,百米高空的风却稳得很,能量密度还比地面高不少,抓这种风发电,效率自然往上提。 这台浮空风电机是中国电建联合中复连众这些企业一起搞出来的,前后研发了快 5 年。最难的不是做发电设备,是让这大家伙在高空稳住,还得扛住哈密的极端天气。 你想啊,哈密冬天能到零下 30 度,夏天能飙到 40 度,偶尔还刮 12 级大风,普通材料根本扛不住。研发团队专门用了耐高低温的复合纤维,机身还加了抗风稳定系统,就算遇到强气流,也能通过底下的缆绳调整姿态,稳稳悬在天上。 从今年 3 月正式并网发电到现在,这台机组没掉过链子。官方给的数据显示,它的发电效率比同规模的陆上风电高出近 30%,每天能发差不多 5 万度电。 换算一下,这些电够 5000 户普通家庭用一天,要是给当地的光伏企业供电,还能帮着解决新能源并网的稳定性问题。 以前搞风电,得先建几十米高的铁塔,还得选平坦的地儿,遇到山地、戈壁就麻烦。这浮空风电机就灵活多了,不用建高塔,找块开阔地固定缆绳就行,对地形几乎没要求。 而且它能根据风速调整高度,风大的时候往低了调点,风小的时候往高了升点,总能找到最合适的风层,这点比传统风电灵活太多。 中国电建早就说了,这台只是 “试验田”。接下来两年,他们要在哈密建一个浮空风电集群,计划装 10 台这样的机组,总装机容量能到 10 万千瓦。到时候整个集群每天发的电,够 20 万户家庭用,还能直接接入新疆的特高压电网,把清洁电送到东部地区。 有人可能会问,飘在百米高空,坏了咋修?研发团队早想到了。这台机组装了远程监控系统,电流、风速、机身温度这些数据,地面控制室能实时看到,有点小问题能远程解决。真要大修,也不用爬高,只要通过缆绳把机身慢慢降下来,在地面就能修,又安全又省时间。 不光是技术上厉害,这事儿还帮着新疆哈密盘活了当地产业。机组的复合材料机身是在新疆本地工厂生产的,运维团队也招了不少当地工人,经过培训就能上岗。以前哈密的新能源产业多是光伏、地面风电,现在多了浮空风电这条新赛道,产业链一下子就拉长了。 放眼全球,能把浮空风电机做到这么大规模还并网发电的,中国是头一个。之前欧洲、美国也搞过类似的试验,但不是规模小,就是没能稳定运行。 这次中国在哈密搞成的这个项目,等于是给全球高空风能开发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 “中国方案”,不少国家的能源企业都主动来打听技术细节。 对中国来说,这事儿还有个更重要的意义 —— 补上了高空风能开发的空白。咱们国家有不少戈壁、草原,地面风电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但高空还有大量没被利用的风能。 现在有了这个技术,以后这些地方就能多一种清洁发电的选择,对实现 “双碳” 目标来说,无疑是添了个大助力。 说实在的,从之前的光伏、特高压,到现在的浮空风电,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破从来不是偶然。都是企业、科研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试出来的,也是国家在新能源领域长期投入的结果。这次哈密的浮空风电机,不过是中国新能源技术领跑全球的又一个证明。 往后看,说不定用不了几年,咱们就能在更多地方看到这种 “天上的发电站”。它们可能飘在内蒙古的草原上,也可能落在甘肃的戈壁里,一边转着发电,一边帮着咱们把绿色电能送得更远,让更多人用上便宜又清洁的电。
上天眷顾中国,中国新疆的盐碱地约2亿亩,却偏偏长一种草叫橡胶草,从2014年
【53评论】【10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