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来了别慌!这么护自己才管用,我朋友那事儿算给我上了一课 前阵子刷到朋友小李的朋友圈,说她老家凌晨晃了一下,当时她正窝沙发看剧,听见窗户哐哐响、茶几上的杯子往地上滚,才反应过来是地震。她第一反应是抓着手机往门口冲,结果刚站起来,头顶的吊灯就晃得快掉下来,吓得她赶紧蹲下去,抓过沙发上的靠垫护着头,钻到茶几底下。后来她说,幸好没跑出去——楼道里的消防栓玻璃都震裂了,要是真冲出去,指不定被掉落的墙皮砸到。这事儿让我觉得,地震来时“不慌”是前提,但更重要的是知道“咋护自己”。 之前看中国应急管理部发过报道,去年某地区4.8级地震里,有32人受伤,其中28人是因为慌乱中跑出门、被掉落的瓷砖或广告牌砸到;而那些第一时间躲在结实家具旁、用硬物护头的人,大多只是受了点擦伤。报道里还提,很多人以为“地震必须往外跑”,其实在高层、老房子或室内结构复杂的地方,“跑的过程”反而最危险。 底下评论吵得挺凶,有人说“我家在一楼,地震了肯定得往外跑啊!屋里再结实也怕塌,空旷地方才安全”;但也有人反驳“一楼也得看情况!上次我们这小震,我邻居刚跑出门,就被对面楼掉的空调外机砸到脚,现在还没好利索,还不如在屋里躲着”。 我倒觉得,地震防护没那么多“绝对答案”,核心是“看位置下菜碟”。要是你在室内(尤其是3楼以上),别硬冲出去——先找结实的桌子、承重墙根,蜷着身子躲进去,用书包、靠垫护着脑袋和脖子,别躲窗边、衣柜旁这些容易塌的地方;要是你在室外,赶紧往空旷的地方跑,远离楼、电线杆、广告牌,别躲在树下或楼道口。还有个小细节:记得把手机调静音但别关机,方便联系家人,能抓着一瓶水更好,万一被困还能撑一会儿。 不过我最近有点纠结:要是地震时正好在洗澡,身上光溜溜的,是先抓条毛巾裹上再找安全处,还是不管衣服直接钻到浴缸旁边(浴缸算结实的吧)?毕竟裹毛巾要花几秒,可光身子躲着也怕被碎玻璃划到,你们遇到这情况会咋选?
甘肃地震给大家的一个忠告手机和钱都不重要,一定一定记得跑的时候记得带被子
【32评论】【6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