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因“福克兰群岛战争

掘密探索 2025-09-28 01:55:00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因“福克兰群岛战争”声名鹊起的撒切尔女郎,一上台就把“保英领土”的态度搬到了香港问题上。 1982年4月,英国派了1.3万公里远的舰队,把阿根廷人赶出了福克兰群岛。 这场仗让撒切尔夫人在国内支持率飙升,她可能觉得英国还能靠拳头说话! 于是她把这股子自信带到了香港问题上,想着用“主权归中国,治权归英国”的方案,继续当香港的“太上皇”。 可她忽略了个关键问题:香港和福克兰群岛,根本不是一码事。 福克兰群岛离英国本土1.3万公里,岛上就3000人,战略价值也就那样。可香港呢?紧挨着中国大陆,60%的淡水、80%的吃的都得靠内地,驻港英军才8000人,对面可是广东30万解放军。 更要命的是,英国要是想补给,得横跨半个地球,中国只要把水一断,香港立马就得抓瞎。这种“蚂蚁想搬大象”的架势,打仗?纯粹是开玩笑。 1982年9月24号,邓小平见撒切尔夫人,第一句话就把路堵死了,主权问题,没得商量。撒切尔夫人还搬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说这是“合法依据”。 邓小平直接怼回去,本来谈90分钟的会,硬是聊了2个半小时。撒切尔夫人咬着牙不松口,结果走出大会堂时,一不留神摔了个跟头。 西方媒体可逮着机会了,说这是“帝国的踉跄”,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殖民统治快完蛋的信号。 英国认怂也不是没原因。汇丰、怡和这些英国大公司,怕丢了中国市场,天天给政府施压;美国明确说不会帮英国;联合国1971年就把香港从“非自治领土”名单里踢出去了,法理上早承认香港是中国的。 谈了22轮,撒切尔夫人最后还是在《中英联合声明》上签了字,承认1997年香港回归。她在回忆录里写:“中国早不是1840年的中国了,英国得认。” 撒切尔夫人想过打仗,听着像天方夜谭,其实暴露了殖民主义者的不甘。 19世纪,英国靠炮舰逼清政府签了不平等条约,把香港变成贸易港和军事前哨;20世纪80年代,中国要收回香港,英国还想用“条约精神”继续管。 可历史的车轮哪会因为谁不乐意就停下?中国在抗美援朝里把联合国军打退了,改革开放后军事实力蹭蹭往上涨,英国的“军事威胁”早就成了笑话。 更搞笑的是,英国在福克兰群岛打仗花了20亿英镑,香港每年给英国交的税和赚的贸易额,比这多多了。这种“赔本买卖”,英国最后还是选了务实。 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连个高级官员都没派,撒切尔夫人就坐在电视前,看着米字旗降下来——这细节,多像旧帝国对新时代最无声的妥协。 撒切尔夫人的“白日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殖民主义者的傲慢和没本事。她可能到死都不明白: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靠抢地盘证明自己,而是靠本事赢得尊重。 英国在福克兰群岛赢了,说白了是“以大欺小”的运气;中国收回香港,那是国力强了之后的必然。 现在的世界,早不是“炮舰外交”能说了算的。美国想用科技战、金融战卡中国脖子,结果倒逼中国自己搞出了芯片、5G。 英国脱欧后想抱美国大腿,结果发现自己说话越来越没人听。这些事儿都说明:合作共赢才是王道,零和博弈只会把自己坑惨。 撒切尔夫人晚年说:“中国早不是1840年的中国了。”这话既是总结历史,也是给未来提个醒。 当有些国家还在琢磨“使绊子”“卡脖子”时,中国正敞开大门跟世界交朋友。毕竟,历史从来不等霸权,只给进步者让路。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