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美国这一手对我们影响这么大!9月24日,根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彭博社称,由于美国7月停止发放出口许可,中国本土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已将旗舰机型C919的交付目标,削减了三分之二。 咱这 C919 可不是随便造造的玩意儿,从白纸画图到真正能拉着乘客飞,前前后后折腾了十几年。 2015 年才把整机拼出来,2017 年第一次飞上天,2022 年才拿到能安全飞的资格证,去年 5 月终于完成首次商业飞行,到现在累计载了快 300 万人,客座率都稳定在 83% 以上,南航暑运的时候一天能飞 8 个多小时,明明已经被市场认下来了。 东航早就下了 100 架的大订单,国航、南航也等着收货,连生产线都准备好了 4 条,就盼着今年大干一场,结果美国一盆冷水浇下来,上海总装厂的生产线直接半停产了,库存的零件最多撑到 6 月中旬,这十几年的心血差点卡在上最后一步。 美国这招阴就阴在,专挑最关键的地方下手。C919 身上那些离了就没法飞的部件,好多都得靠美国供应。比如飞机的 "心脏"——LEAP-1C 发动机,这是美法合资的玩意儿,核心技术攥在美国通用电气手里,单台就得 1200 万美元,占了整机成本的三成多。 还有霍尼韦尔的飞行控制系统,相当于飞机的 "大脑",导航、起落全靠它,连那些不起眼的传感器、导线,好多都是美国企业的货,缺一个都没法组装。 5 月份美国刚停发许可,通用电气立马就不发货了,这哪儿是做生意,分明是耍流氓,想用技术卡脖子把咱们的大飞机摁死在地上。 这种被人掐着喉咙的滋味,其实咱们不是第一次尝,但搁在 C919 身上尤其憋屈。你看俄罗斯的 MS-21 客机,之前就因为美国断供发动机,直接停摆了,这教训就在眼前。 咱们为了快点让 C919 飞起来,一开始用了些国际成熟部件,本来是想借船出海,没想到反倒给了美国下手的机会。 他们不光断供,还早把后路堵死了 —— 发动机只能给 C919 用,核心算法一点不透露,就是怕咱们学技术,把中国航空业的路往死里堵。 更让人窝火的是,这事儿来得太突然,好多准备都被打乱了。商飞本来瞅着市场好,才把今年的交付目标从 50 架提到 75 架,结果到现在才交付了 6 架,连国航、南航这些大客户的预期都达不到。 要知道现在 C919 的订单都破千架了,生产线本来排到 2029 年要造 541 架,这下交付一砍,不仅航司等着用飞机,那些为 C919 配套的国内企业也跟着受连累,这可不是一架飞机的事儿,是整个产业链都被扯着疼。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这闷棍虽然疼,但也没把咱们打趴下。咱早就防着这一手了,商飞提前存了不少发动机,够造 75 架飞机,撑到明年初没问题。 而且断供当天就找了法国赛峰、英国罗罗谈替代发动机,德国的飞控系统也连夜运到上海试装,没给他们掐死的机会。 更关键的是,咱们自己的 "心脏" 早就悄悄练好了 —— 长江 - 1000A 发动机,去年 3 月就挂在运 - 20 上试飞了,推力能到 14.5 吨,比进口的还强点,油耗还低 12%,今年就能在 C919 上做最后验证,2027 年就能批量装上去。 你知道研发这国产发动机多不容易吗?涡轮叶片得在 1700℃的高温里转,相当于一片指甲盖扛三辆坦克的重量,中科院的人硬是搞出纳米合金材料,挖出蜂巢一样的冷却通道才扛住。 燃油喷嘴上 7000 多个微孔比头发丝还细,误差不能超 0.001 毫米,工程师调了上千次参数才成。 十年磨出 400 次测试、2300 份图纸,这才把 "卡脖子" 的难题给破了。现在不光发动机,飞控作动器、航电系统这些 22 个关键子系统,都已经完成国产化验证,国产率眼看就要冲到 90%,美国再想卡脖子,以后怕是没机会了。 说真的,美国这事儿办得太不地道,明摆着就是见不得中国好。大飞机是高端制造的标杆,全世界就波音、空客能造,咱们好不容易追上来了,他们就急着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打压。 但他们忘了,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封锁,当年钱学森他们能在一穷二白的时候造出两弹一星,现在咱们有这么厚的家底,更不可能被这点困难吓住。 现在虽然交付量减了,但 C919 的千架订单一个都没取消,春运的时候 16 架飞机还得接着拉乘客。 等明年长江发动机一取证,2027 年就能批量装机,到时候 150 架的产能规划照样能实现,全球 15%-20% 的市场份额还得抢回来。 美国这记闷棍虽然疼,但也让咱们彻底明白,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只能自己干出来。等哪天装着中国 "心脏" 的 C919 满世界飞,再回头看今天这事儿,就知道这不过是中国大飞机起飞前的一场考验罢了。
美国对台立场确实变了!面对我们的施压,美国副国务卿绝口不提一个中国原则!9月25
【86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