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嘲笑中国“怂”。外国人都在嘲笑中国“境外一截中国就改航道了!!还自称给波兰造

漫聊小知识 2025-09-26 19:41:41

外媒嘲笑中国“怂”。外国人都在嘲笑中国“境外一截中国就改航道了!!还自称给波兰造成损失!其实损失最大的还是中国自己的企业!表面上损失的是钱!更重要的损失是中国的形象! 自从波兰关闭边境,咱们的贸易路线改道后,英国的《经济学人》就开始发文,字里行间都在暗示中国物流在欧洲没了主动权,被波兰攥住了要害。这些报道一出来,不少外国人跟着起哄,说中国企业不光赔了钱,连国际形象都跌了跟头。 9月12号那天,波兰突然就把和白俄罗斯接壤的所有边境口岸全关了,理由说得冠冕堂皇,又是俄白军演又是无人机越界,听着好像真是为了安全。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说白了就是想借着物流通道给中国施压,跟美国表忠心。 要知道,波兰的马拉舍维奇枢纽可是号称“中欧班列欧洲门户”,大概90%的班列都得从这儿过,他们觉得掐住这根筋,中国就得服软。 结果呢?刚关了11天,波兰自己先扛不住了,9月23号赶紧宣布25号重新开放,这脸打得比谁都响。 为啥这么快改口?还不是因为损失太大扛不住了,那马拉舍维奇枢纽一瘫痪,当地物流、仓储、清关的活儿全停了,失业率一下涨了15%,光这一项每年就得损失20亿欧元。 更别提波兰跟中国的贸易本来就靠咱们接济,今年1到7月,咱们对波兰出口248.44亿美元,从他们那儿才进口25.26亿美元,他们逆差那么大,关边境不就是跟自己钱包过不去? 再说说所谓的“中国改道就亏了”,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咱们是改道了,但这可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而是早有准备的主动布局。 波兰这边一关门,哈萨克斯坦立马站出来说,中欧班列改道走他们那儿,运量能直接从450万吨翻倍到1000万吨。 这条“中间走廊”可不是临时凑的,从2017年就开始推进了,2023年还签了合作路线图,现在已经有8趟班列跑成了,拉的全是汽车零配件、光伏板这些高价值货。 北边还有更厉害的,宁波港直接开了北极航线,货轮从宁波出发走北极东北航道到英国,全程不碰波兰一寸地。 别以为这条道远就不划算,其实燃油成本能降20%以上,分摊完破冰船的费用,每个集装箱比走苏伊士运河还便宜几十美元。这哪是被动挨打?分明是咱们早就铺好的后路,波兰一闹,正好把这些备用通道亮出来了。 那些说咱们“损失最大”的,怕是没算过这笔账,波兰关边境那几天,确实有300多列班列、2万多标箱的货暂时滞留了,看着让人心疼,但这些货大多是高价值商品,而且咱们很快就转道运走了。 反观欧洲那边,德国工厂等着咱们的零部件开工,法国零售商等着补货,边境一堵,他们每天损失1亿欧元,比咱们着急多了。 欧盟供应链监测中心都说了,250亿欧元的贸易额被冻结,这损失是全欧洲担着,不是咱们一家的事儿。 再说说英国《经济学人》那篇报道,真是断章取义的典型,查了一下才知道,他们引用的所谓“分析”其实是2019年的老数据,那会儿中欧班列还在起步阶段。 现在的情况早变了,北线受影响了,南线立马就跟上,2025年南线运量同比涨了240%,单月标箱都突破20万了。 他们故意不提咱们的备用通道,不提波兰自己先服软,就盯着暂时的滞留说事儿,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最可气的是说咱们“形象跌了跟头”,这简直是反着看问题,咱们从头到尾都没跟波兰硬杠,而是先派王毅外长去谈判,把道理讲清楚,说别让地缘冲突绑架贸易,谈判的同时,备用通道同步启动,一边讲道理一边亮底牌,这叫有分寸、有实力。 最后波兰不得不重开边境,既给了他们台阶下,又保住了中欧贸易的大局,这恰恰说明咱们负责任、有智慧。 而且这事儿一过,更多国家愿意跟咱们合作了,哈萨克斯坦主动升级基础设施,土耳其也想把“中间走廊”的节点建得更完善,连欧洲企业都明白,跟中国做生意靠谱,因为咱们有备用方案,供应链稳当,这哪是形象跌了?分明是让全世界看清了谁才是真正能保障贸易畅通的可靠伙伴。 那些跟着起哄的外国人,大多是被外媒带偏了,根本不知道其中的门道,他们以为物流通道就一条道走到黑,殊不知咱们早就把“鸡蛋”放在了不同的篮子里。 从2011年中欧班列开跑,到现在北线、南线、北极航线多线布局,这是十几年的功夫攒下来的底气,不是临时抱佛脚。 说到底,波兰关边境就是一场闹剧,咱们改道是顺势而为的布局,损失的是波兰的枢纽地位和真金白银,涨的是咱们的话语权和可信度。 外媒嘲笑咱们“怂”,其实是他们看不懂中国的务实和长远,等他们反应过来,咱们的物流网络早就铺得更稳了。 咱们做事向来不图一时嘴快,只求实实在在的结果,这才是真本事,不是吗?

0 阅读:3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