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号,央视新闻一档军事节目中,已经公开了下一艘航母的关键词。那就是核动力! 这消息一出来,等于把定心丸直接拍在军迷心坎上,之前猜来猜去的悬念算是彻底落地了。 啥“会不会再过渡一下常规动力”“吨位能不能到10万级”,现在看来都是多余的担心,核动力这三个字一锤定音,剩下的几乎可以闭眼猜——排水量奔着10万+去是板上钉钉,说不定还能冲到12万级,比美国福特级还得壮一圈。 其实这步棋早有铺垫,咱们的航母之路从来不是蹦着走的,而是一步步踩实了台阶。从辽宁舰那艘6万吨的“启蒙老师”,到山东舰7万吨级的“国产化初体验”,再到福建舰8万多吨带电磁弹射的“技术突破”,每一步都在攒经验值。 现在终于轮到核动力登场,这哪是突然开挂,分明是攒够了技能点的必然结果。 核动力可不是换个发动机那么简单。常规动力航母出远门,得拖家带口跟着补给舰,油快没了就得停下来“喝饱”才能继续走,后勤压力大得很。 核动力就不一样了,四川乐山那陆基核反应堆早把性能试透了,据说能撑50年不用换燃料,等于拥有了无限续航的本事,往远海一走,再也不用老回头看补给船跟上来没。 续航解放了,船上的空间也能腾出来干正事。不用装那么多舰用燃油,弹药能多塞一千吨,航空燃油能囤到8500吨,歼35这种隐身战机想带多少带多少。 美媒都扒过卫星图,说大连和上海的船厂早忙活起来了,甲板面积比福特级大17%,塞100架战机都不挤,比福特级那九十来架的搭载量还宽裕。 更妙的是核动力能给电磁弹射器供上足量的电。福建舰已经试过电磁弹射的甜头,不用像蒸汽弹射那样费劲儿,对飞机的损耗还小,效率能翻一倍。 美国福特级当年就栽在这上面,调试半天老出故障,咱们聪明多了,先在武汉那艘“水泥航母”上把起降参数练到滚瓜烂熟,陆地上的模拟器把各种问题都排干净,等真船下水直接就能上手。 最值得琢磨的是“标准级”这说法,这意思可不是造完一艘就歇着。以后咱们的航母可能就按这个模子来,核动力、10万+吨位、电磁弹射成标配,批量建造的时候省事儿还高效。 想想看,福建舰年底说不定就入役了,再加上这艘核动力的,以后远洋巡航、航线护航,底气可不是一般的足。 毕竟咱们70%的原油进口都得走那些远洋航线,真遇到风吹草动,得有能扛事的移动盾牌。核动力航母编队往那一站,不依赖海外基地也能稳住阵脚,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话语权。 现在再看大连船厂那些加班加点的身影,模块化建造的部件跟积木似的往一起拼,歼35的生产线也开始运转,这哪是造一艘船,分明是在给远洋海防搭起新骨架。 等这船真正下水那天,咱们的航母家族才算真正迈进了“无续航焦虑”的时代,想想都让人期待。
坚决反对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多多,一打仗全是缺点?伴随福建舰海试进程的
【53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