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这回终于弄明白了!九三阅兵之所以来的是洪秀柱,而不是马英九,原来是有原因的,说白了,他们同样都是前国民党主席,但是两个人的处事风格却大相径庭,这也让网友想到了李敖大师的评价:马英九还是适合当演员! 2025 年 9 月 3 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上,战旗方队擎着的抗战功勋旗帜格外醒目,这场景让人自然想起十年前 2015 年的阅兵,更让人看清一个事实:无论是 70 周年还是 80 周年的纪念场合,洪秀柱比马英九更适合作为台湾地区的代表人选,这压根不是巧合,全因两人骨子里的立场和处事风格差得太远。 先看洪秀柱,这些年她从没变过对民族历史的坚定态度。当年 2015 年阅兵时,她就顶着民进党 “严厉惩罚” 的威胁,直言 “抗战是全民族的事,纪念先烈不需要别人批准”,跟中央领导握手时的坦然姿态,成了两岸共同铭记历史的标志性画面。 到了 2025 年,虽然她已不是国民党主席,但提到这次阅兵仍公开表示:“80 年前 3500 万同胞的牺牲,是两岸共有的记忆,回避就是背叛”。 这种不掺水分的民族认同,正好契合了 2025 年阅兵 “传承抗战血脉” 的设计理念 —— 毕竟这次受阅部队大多从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战部队抽组,要的就是真心实意的历史敬畏。 她从不管党内那些 “避嫌” 的说法,心里装的是 “捍卫和平、复兴中华” 的实在话,这种硬气不是装出来的。 再对比马英九,他的犹豫和模糊从来没变过。2015 年时他还是台湾地区领导人,不仅自己不去阅兵,还施压不让退休将领观礼,美其名曰 “避免争议”,实则怕被绿营扣上 “亲中” 帽子,把政治算计摆在了民族大义前面。 到了 2025 年,面对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纪念热潮,他依旧老样子,接受采访时只敢谈 “两岸经济合作”,对阅兵主题避而不谈,还说 “要考虑岛内民意氛围”。 这种处事风格正应了李敖当年的评价 ——“太在意表面姿态,少了担当”。要知道 2025 年阅兵特意安排抗战老兵观礼,强调的就是 “崇尚功勋荣誉”,可马英九连正视历史都做不到,怎么可能成为合适的代表? 这里面的关键差距,在于面对历史时的 “真心” 与 “表演”。绿营这些年一直阻挠台湾人士参与大陆纪念活动,2015 年喊着 “惩罚”,2025 年又炒作 “历史叙事差异”,这种压力下更见人心。 洪秀柱是迎着压力上,她敢说 “长城象征的众志成城,台湾同胞从没缺席”,把自己当成炎黄子孙的一份子;马英九则是顺着压力退,2015 年让发言人说对出席者 “感到遗憾”,2025 年又含糊其辞,满脑子想的都是 “别影响政治遗产”。 就像 2025 年阅兵里,国旗护卫队要精准走完每一步正步,纪念历史也需要这种不含糊的态度,马英九那种 “走一步看三步” 的谨慎,根本搭不上边。 说到底,九三阅兵选谁来,看的不是职位高低,是能不能接住那份民族情感。2025 年阅兵展示的无人装备、战略重器,是国力的彰显;而洪秀柱那种 “认同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的坚定,是情感的共鸣。 马英九始终抱着 “不统不独不武” 的模糊态度,遇事先想风险而非责任,注定了他只能站在纪念活动的门外。 李敖说他 “适合当演员”,大概就是觉得他太会权衡利弊,却丢了最该有的真心 —— 毕竟纪念抗战这种事,演不出来也装不像,心里有没有民族大义,一眼就能看明白。
张亚中曾说:国民党有四种,第一是美国国民党,代表人物是朱立伦。主张亲美,一切都从
【24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