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卫星社报道,我方货轮在俄远东地区内河水路上首次试航,这标志着我国东北地区经由黑

文人学社 2025-09-25 09:55:03

俄卫星社报道,我方货轮在俄远东地区内河水路上首次试航,这标志着我国东北地区经由黑龙江、阿穆尔河通往海洋的出海口真的来了! 试航的成功源于多年的航道疏浚与设施升级。 黑龙江干流黑河至布拉戈维申斯克段曾因浅滩密布,仅能通行千吨级船舶,且每年冰封期长达 6 个月。 2023 年中俄启动联合航道整治工程,动用 20 艘挖泥船清理河道淤泥,将水深从 3.2 米加深至 4.5 米,可通行 3000 吨级货轮。 同步建设的还有黑河港新码头,配备 4 台门座起重机,年吞吐量提升至 1200 万吨,比原有设施增加 3 倍。 货轮的航行路线暗藏巧思。 从黑河港出发后,沿黑龙江主航道行驶至俄罗斯结雅河河口,转入阿穆尔河主航道,途经尼古拉耶夫斯克港时完成通关查验,再经鞑靼海峡进入日本海。 这条航线比传统陆运至大连港缩短距离 900 公里,运输成本降低 40%。试航货轮仅用 7 天抵达日本海沿岸港口,而以往同类货物经陆路运输需要 12 天。 背后是中俄跨境运输合作机制的支撑。 2024 年两国明确航道维护、通关便利化等 12 项合作内容。俄方开放尼古拉耶夫斯克、共青城等 5 个港口作为中转枢纽,中方则提供航道测绘数据与破冰船支援。 双方还简化通关流程,实现 “一次查验、全程放行”,货物通关时间从 48 小时压缩至 6 小时。 出海口的开通正重塑东北物流格局。 东北三省以往 90% 的外贸货物依赖大连、营口等港口出海,陆上运输成本高且受季节影响大。 新航线打通后,黑龙江、吉林的货物可直接经水路出海,预计每年减少陆路运输量 1.2 亿吨,降低物流成本超 200 亿元。 哈尔滨国际陆港已规划建设连接黑河港的铁路专线,形成 “铁水联运” 通道,2025 年上半年已完成 120 万吨货物转运。 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而言,这条航线同样带来发展机遇。 尼古拉耶夫斯克港新增 5 万平方米堆场,用于存放中国过境货物,当地依托港口建成木材加工园区,将西伯利亚的木材加工后通过货轮运往中国,附加值提升 2 倍。 共青城的船舶修理厂承接了中方货轮的维护业务,带动当地就业岗位增加 800 个。 季节性通航的难题也在逐步解决。中俄联合组建破冰船队,配备 3 艘 2 万马力破冰船,可破除 1.2 米厚冰层,将通航期从原本的 6 个月延长至 8 个月。 科研团队还在研发新型抗冰货轮,采用加强型船壳与可变螺距螺旋桨,能在薄冰区域自主航行,进一步提升航线利用率。 试航成功后,中韩企业已表达合作意向,计划利用该航线开展跨境电商货物运输,将韩国化妆品、电子产品经日本海转运至东北内陆。 俄方则推动航线与北极东北航道衔接,未来货物可从日本海经北极航道运往欧洲,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距离 4000 公里。 从黑河港的汽笛声到日本海的浪花,这条新航线串联起中俄两国的资源与市场,更让东北内陆获得了直通海洋的通道。 它不是孤立的运输线路,而是中俄务实合作的又一成果,与此前的能源合作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起互联互通的合作网络。随着后续设施的完善与航线的常态化运营,这片曾被地理限制的区域,正迎来开放发展的新机遇。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