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没想到,德国也没想到,就连不可一世的美国更没想到,中国的端午节竟被韩国捷足先登?如今韩国又宣布将黄豆酱和酱油申遗。 你有没有想过,那艘承载着屈原精神的龙舟,本该在长江水浪中独领风骚,怎么就先让异国他乡的祭祀队伍抢了国际风头?端午的粽香还没飘远,酱油的咸鲜又卷入新漩涡——韩国这回瞄准了我们餐桌上的老底子。谁在悄然改写东方味蕾的起源? 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纸公告,把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法国文化界那边,本以为端午是东方古国的专属符号,德国学者翻着古籍也觉得这习俗根植中原,美国媒体更直呼不可思议。可韩国先下手为强,端午就这样在国际上多了一个“韩国版”。这不光是节日标签的问题,更是文化自信的警钟。我们端午,源于战国楚地,纪念投江的屈原大夫,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处处透着忠义与民生。韩国江陵端午祭呢,焦点在山神祭祀和社区歌舞,虽有节令重合,但内容大不一样。 朝鲜古籍《东岁岁时记》里清清楚楚写着,他们的端午习俗从汉朝传过去,江陵地名还跟中国楚文化扯上关系。这事儿一出,国内舆论哗然,大家觉得这是钻空子,借着活态传承的名义,包装本土元素糊弄国际评审。 韩国这套申遗路数,不是头一回了。2004年他们就开始筹备江陵端午祭,强调社区参与和地方习俗,联合国看重当下传承,就给过了。 结果呢,韩国游客量蹭蹭上涨,安东河回村的儒学书院申遗后,年游客从10万飙到80万。 他们还雇奥斯卡团队拍申报片,在阿里郎申遗里加朝鲜战争镜头,博同情拉票。文化保护本是好事,可这吃相太难看,一边废除汉字必修,一边学者鼓吹汉字是东夷发明;中医改韩医,针灸说韩国原创;活字印刷术也敢自称比中国早。青铜器时代他们提前到公元前2000年,可考古证据显示半岛最早是公元前10世纪从中国传去的。 这哪是保护,分明是篡改历史,借非遗当经济工具。 我们中国没闲着。2009年9月,端午节顺利申遗成功,成为我国首个世界非遗节日。 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四地联合申报,突出爱国主义内涵和广泛传承,形成一物两表的局面。 这步棋走得稳,端午在国内更火了,赛龙舟、包粽子成了全民行动。2024年12月,春节申遗也成功,2025蛇年就是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中国现在有44项非遗上榜,总数世界第一。 这不光是回应,更是守护中华文脉的底气。 转眼到黄豆酱和酱油,这回韩国又来劲了。202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韩国“腌制酱料文化”入选人类非遗,涵盖黄豆酱、酱油和辣椒酱。 他们包装成家庭协作传统,突出千日盐发酵工艺,声称从7世纪三国时代延续。 消息一出,中国网友炸锅了,直呼别蹭祖宗流量。酱油黄豆酱在中国渊源深厚,周礼里提“醢”,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有“清酱”,马王堆汉墓出土两千年前实物。 韩国最早记载才一千年前,明摆着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可联合国侧重活态,韩国申报视频里加了社区仪式,就过了关。 这争议不是孤例。韩国申遗常带中国元素,榫卯工艺我们2009年过,他们2010年改名大木匠技艺也申了,视频里斗拱结构跟山西应县木塔像70%。 专家说,联合国不争起源,只看当下传承,韩国钻了空子。 但我们不能急,得整合酱文化体系申遗,把酱油、豆豉、腐乳一揽子保护。 扬州炒饭、四川郫县豆瓣酱的老窖池,都在排队。 文化交流本该互鉴,可韩国这频繁动作,透着文化焦虑。我们五千年文明,端午春节这些节日,酱料技艺这些日常,根在中华大地。申遗成功后,韩国产业火了,游客经济拉动明显。 但长远看,文化自信靠自己。国家层面,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春节申遗,从2022年启动,到2023年提交材料,2024年获批,步步扎实。 这事儿提醒我们,文化不是死文物,得活起来。端午申遗后,国内节日氛围更浓,春节上榜更是给全世界华人添了底气。韩国申遗黄豆酱酱油,网友气不过也正常,但专家劝冷静:起源中国铁证如山,国际认可我们的活态传承才关键。 就像法国红酒靠风土,日本和食靠匠心,我们中国文化,得讲好家国故事,让世界尝到真正东方韵味。
法国没想到,德国也没想到,就连不可一世的美国更没想到,中国的端午节竟被韩国捷足先
蕊蕊聊过去
2025-09-24 18:48:06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