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党议员和中方防长谈完,马上当着全球向川普喊出一句话,现场西方记者全都懵了。 从美国国会代表团与董防长会面时的 “异常热情” 就能察觉,这场对话承载着远超以往的现实焦虑,驻华大使庞德伟特意用中文打招呼的细节,更透着一股急于打破僵局的迫切。 会谈结束后团长史密斯对着全球镜头喊话川普,要求白宫、国会、五角大楼共同搭建更多中美军事对话渠道,直言缺乏沟通可能让突发事故升级为 “灾难”,这番话让西方记者错愕,实则是中美军事互动现状下的必然发声。 当下中美两军的近距离接触早已常态化,2023 年美军在南海的军机活动达 7872 架次,算下来两军每天在南海就有十余次相遇,一年累计数千次的海空互动中,即便多数保持专业,高频次接触本身就意味着误判风险。 今年 5 月美 “哈尔西” 号导弹驱逐舰非法闯入西沙领海,南部战区即刻组织海空兵力驱离,这类一线对峙若没有有效沟通机制兜底,很可能从常规警告滑向更激烈对抗。 2022 年佩洛西窜台后,中美军事沟通渠道几乎全面冻结,那段时间南海局势的紧张程度让区域国家普遍担忧,正是史密斯口中 “灾难风险” 的真实注脚。 川普执政时期对中美军事对话机制的削弱,与当前军事力量碰撞的加剧形成鲜明反差。 中国作为 “世界上军事实力发展最快的国家”,与拥有 “最强大军事力量和最大核武库” 的美国,若长期缺乏有效沟通,仅凭实力威慑只会放大认知偏差。 尤其在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军事行动的响应速度大幅提升,一次机器误判或网络攻击,若没有即时对话澄清,短时间内就可能激化矛盾。 史密斯强调 “舰艇和飞机离得太近” 的现实困境,恰是对这种风险的直接回应 —— 两军一线力量的物理距离,早已容不得沟通机制的缺位。 美军内部对恢复沟通的诉求早有显现,此前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奥斯汀就将建立两军战区直通 “热线” 列为核心关切,今年 9 月中美战区领导终于实现通话,正是因为南部战区与美军印太司令部的互动最为频繁,一线指挥员直接对话才能从源头减少误会。 反观美国拉盟友在南海搞的联合演习,派出的多是临近退役的老旧舰艇,盟友甚至仅派一架飞机敷衍了事,这种 “威慑秀” 的乏力,让务实沟通更显必要。 两党议员此次罕见形成共识,本质是算清了冲突成本的经济账与安全账。 2018 年中美外交安全对话曾达成《危机预防沟通框架》等共识,后来的波折证明,沟通机制的断裂只会放大风险。 史密斯对川普的公开喊话,实则是对 “断联思维” 的否定 —— 在中美军力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与其寄望于威慑压制,不如通过对话管控分歧。 对美国而言,国会主动发声倒逼沟通渠道重建,既是避免 “灾难” 的现实选择,也是承认硬对抗行不通的务实转向,毕竟在两个核大国的博弈中,保持对话始终是成本最低的风险管控方式。
美国两党议员和中方防长谈完,马上当着全球向川普喊出一句话,现场西方记者全都懵了。
真实安德烈
2025-09-24 16:13:58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