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特朗普对外宣布了
9月22号,美国总统特朗普要去纽约联合国开大会,不过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儿讽刺,美国目前既是联合国最强烈的批评者之一,也是联合国会费最大拖欠方。
说起来,这可是他今年年初重新上任后的第一次联大亮相,不过大家都知道,美国这几年可没少给联合国“甩脸子”,一边是嗓门最大、意见最多的成员,另一边却是欠费最多的“老赖”。这画面确实有点滑稽。
美国现在欠着联合国超过30亿美元的会费没交,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联合国一整年的常规预算也就几十个亿。
美国作为承担经费比例最高的国家,常规预算占22%左右,有时候还常常超过25%,它一拖账,联合国的日子就特别难过。
其实美国不是没钱,军费一年几千亿,这笔会费说实话真的不算什么。之所以不交,更多是一种政治态度。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他就明确表示不喜欢多边组织,觉得美国“被占便宜了”。所以先后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世卫组织等等。这一届政府上来,又再次退出了各种组织,明显是延续“美国优先”的思路。
但联合国不是一个俱乐部,进出随个人喜好,它是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承担着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保护人权等多重使命。
经费是它运作的基础,钱不到位,很多事就推不动。比如维和行动,没钱就派不出人、买不起装备,地区冲突可能就会恶化。
又比如人道救援,粮食计划署、难民署这些机构如果资金短缺,就可能无法及时救助成千上万的灾民和流离失所者。
其实联合国这几年已经过得挺紧巴巴的,听说他们为了省电,日内瓦总部冬天暖气不敢开足,电梯停用,晚上走廊灯也只开一半。
甚至因为电费缺口,去年年底还关停了大楼一个月。想想也是心酸,一个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居然被逼到这种地步。
但美国似乎并不心疼,在他们看来,这是施压联合国改革的一种方式。
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联合国能按美国的意愿调整,比如废掉一些对他们没好处的项目、改变预算分配方式,甚至提出以后只“自愿捐款”、不“按比例摊派”。说白了,就是“合我意才给钱,不合意就赖账”。
美国的这种思路其实很危险,联合国不是某一家开的公司,它是所有会员国共同支持的平台。大国小国理论上在这里平等发声,共同协商国际事务。
如果谁都按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是否缴费,那么联合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就会大幅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全球治理倒退、国际社会失序。
当然,也有国家一直在坚持履行义务,比如我们中国,作为第二大缴费国,从来没有拖欠过会费。哪怕疫情期间经济压力大,我们也按时足额缴纳。
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一种责任和态度。国际社会就像一个大社区,总得有人维护公共秩序、照顾集体利益。如果大家都打小算盘,最后谁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特朗普这一趟去联合国,估计还是会高调谈论“改革”、批评“低效率”,甚至继续推销他那套“美国优先”的理念。
但世界已经变了,美国那一套霸权并不是国际社会的主流,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支持多边合作,仍然相信只有团结才能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不管是气候变化、疫情蔓延,还是地区冲突、经济危机。
联合国今年就要“80岁”了,这个诞生于二战废墟之上的组织,承载着人类对和平与发展最深的渴望。
它或许不完美,效率或许不高,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我们不能因为它有缺点就全盘否定,更不能因为大国角力就让它陷入瘫痪。
说到底,国际社会就像我们身边的社区,需要每个人出钱出力、共同维护。有人带头不缴费,还整天指责物业不好,这小区还能和谐吗?但愿美国能早日补上欠费,重回合作轨道。毕竟世界需要每一个国家的努力,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独白。
不过,特朗普此行或许又是一次“话题作秀”,但联合国的问题却需要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希望各方能放下政治博弈,真正为全球公益多做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