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架构在设计轴距时会优先考虑兼容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因为能量密度和单位价格。
同样的电池容量,磷酸铁锂电池包更大,与此同时价格更低,更大则需要新能源平台做兼容,更低则更容易采用低售价和快普及。目前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逐年增大。从2020年的27%经过36、46、57、61提升至2025年的64%,三元锂电池目前主要作为高配甚至顶配存在。
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划分上,磷酸铁锂主要是性价比路线,能量密度从2017年前后的180Wh/kg逐步提升只目前的200左右,未来磷酸锰铁锂可达到220-230,无钴材料可达230-260左右;三元锂电池走高能量路线,高镍三元+石墨- 240-280,高镍三元+硅基-280-350,未来的固态电池目标是高镍三元/富锂+金属锂-超过400...
对应纯电续航、能量密度、车型定位、未来升级空间,在轴距的设计上,Model 3独领风骚,轴距2890,电池包长度2090,电池包布局效率72.3%,大众MEB则为63.3%...
为了拥有更长的轴距布置电池包,新能源车在布置下摆臂时会改变传统向后的方向---碰撞不会影响前纵梁吸能---变为向前,使得电池包进一步前移,如此就需要对前纵梁溃缩设计进行优化,后悬架也一样,取消E型四连杆向前的拖曳臂(窄电池包),整体改为五连杆结构(宽电池包)。通常这种优化发生在后驱电动的车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