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30多个老婆,生94个孩子,一家近200人住在有100间房屋的

高干评世界 2025-09-17 17:35:11

娶 30 多个老婆,生 94 个孩子,一家近 200 人住在有 100 间房屋的洋房中,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分不清楚,印度男子却说:我这是在做好事啊!清晨五点的巴克塔旺村,淡紫色的四层建筑里已经响起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69 岁的扎坦吉站在厨房门口,手里的记事本写着今天的食材清单:30 只鸡、200 斤大米、60 公斤土豆。 作为齐奥纳・查纳的第一任妻子,她每天要指挥 38 个 “姐妹” 完成 181 口人的三餐,这个被称为 “新一代之家” 的建筑群,是印度米佐拉姆邦最特殊的家庭堡垒。 齐奥纳的家族故事和这栋 100 间房的房子一样层层叠叠。 他的祖父创立了 Chana Pawl 教派,父亲建造了巴克塔旺村并娶了 20 个妻子,1997 年父亲去世后,身为长子的齐奥纳顺理成章成为村长和教派领袖。 17 岁那年,他和扎坦吉结婚,从此开启了庞大的家庭计划。 最鼎盛时期,他一年娶了 10 个妻子,家族人口以每年新增近 10 人的速度膨胀。 48 岁的长子奴帕里阿纳比最年轻的 “小妈” 胡莎格哈奇还大 18 岁,这位 2006 年嫁入的妻子回忆:“他散步时看到我在田里干活,写信问我愿不愿意加入这个家。” 这栋四层建筑藏着精密的生活秩序。齐奥纳的双人卧室在二楼中央,年轻妻子的床位按距离远近排列,年长的则住在更远的集体宿舍。 每天清晨,扎坦吉会像发布军令般分配任务:年轻妻子负责照顾孩子和齐奥纳的起居,中年妻子打理菜园和家禽,年长的则掌管木工房和粮食储备。 院子里的操场同时也是晾晒场,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奔跑,他们就读的家族学校里,弟弟担任校长,教义课和算术课同样重要。 齐奥纳生前常说:“在这里没人会挨饿,每个孩子都有学上。” 家庭的经济循环完全自给自足。屋后的稻田和菜园供应着每日消耗的海量食材,木工坊制作的家具不仅供自家使用,还卖给附近村庄。 村里的建筑工程几乎被这个家族垄断,妻子们和成年子女参与施工,赚来的钱全部上交齐奥纳再统一分配。 最惊人的是厨房的效率 —— 一顿晚饭要消耗 132 磅土豆和 220 磅米饭,女人们轮流在十个灶台前忙碌,巨大的蒸饭锅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35 岁的妻子林科米妮说:“我们像蜜蜂一样分工,没人会抱怨,因为他给了我们安稳的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在当地有着特殊的土壤。Chana Pawl 教派允许信徒自由决定婚姻数量,齐奥纳作为领袖,名下有 4000 名教徒。 在贫困率较高的米佐拉姆邦农村,许多家庭愿意把女儿嫁给齐奥纳,因为这意味着能摆脱饥饿。 “我父母养不起五个女儿,” 一位妻子坦言,“在这里每天都能吃到鸡肉,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种现实需求让齐奥纳坚信自己的行为具有正当性,他生前甚至计划去美国娶妻,“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印度法律虽禁止一夫多妻,但米佐拉姆邦对部落习俗的宽容让这个家庭得以存在。 当地政府从未干预过他们的生活,因为整个村庄的经济都依赖这个大家族运转。 村民们对这位 “族长” 充满敬畏,他的话就是村里的规矩。孩子们在家族学校毕业后,大多留在内部工作,形成了闭环的社区生态。齐奥纳 2021 年去世后,长子奴帕里阿纳继承了领袖位置,虽然没有继续扩大家庭规模,但现有的 39 位妻子和 94 个孩子仍维持着原来的生活模式。 如今走进 “新一代之家”,依然能看到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 扎坦吉虽然年近七旬,仍每天监督家务;胡莎格哈奇在菜园里教孙辈辨认蔬菜;木工房里传来电锯的声响,成年的儿子们正在制作新家具。 墙上挂着齐奥纳的画像,孩子们经过时会不自觉地行礼。对于外界的质疑,奴帕里阿纳的回应和父亲如出一辙:“看看这些笑脸,我们没有伤害任何人,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傍晚时分,饭菜的香气弥漫整个村庄。几十个孩子排着队领取餐盘,妻子们在餐桌间穿梭添饭,夕阳给淡紫色的建筑镀上金边。 这个印度最庞大的家庭,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在信仰和现实的支撑下,继续着外人眼中不可思议的生活。 齐奥纳生前常站在屋顶眺望全村,他总说:“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善事。” 在巴克塔旺村的土地上,这个信念至今仍未动摇。 信源:环球时报--英媒:印度74岁男子娶39个妻子还嫌不够,还想娶更多

0 阅读:0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