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坑惨了!9月14日重庆,一男子花8300元收购了一部全新手机,现场只查看了序列号,确认是未激活的状态,并未检查盒子里的手机,谁料,就在他把手机转卖给下家时,却发现自己是被“套路”了一把!网友:玩了一辈子鹰,最后却被鹰啄一眼![无辜笑] 事发当天,一名顾客主动上门,声称要出售一部全新未拆封的手机,邓老板按照惯例检查了外包装完整性,随后查询序列号,系统显示该设备确实未激活,各项信息均指向正品新机。 基于对外包装和序列号的信任,邓老板没有要求开箱验机,直接支付8300元完成收购,整个交易过程看似正常,双方很快完成了钱货交接。 转机出现在邓老板准备转卖这部手机时,他按下开机键后,屏幕仅显示“电量不足”字样,随即黑屏,尝试充电后发现设备无任何反应,无法正常启动。 进一步检查后,邓老板发现这台所谓的“全新手机”实际上是一台高仿模型机,外观做工精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内部并无真正的电子元件。 意识到被骗后,邓老板立即尝试联系卖家,却发现除了微信转账记录外,没有留下对方任何有效联系方式,无奈之下他选择了报警处理。 这类“真盒假机”骗局在电子产品回收领域并非罕见,诈骗者通常会准备正品包装盒和对应的序列号信息,利用收购商对外观包装的依赖心理实施诈骗。 骗子往往选择在交易高峰期或店铺繁忙时段行动,利用经营者时间紧张、难以仔细验货的心理漏洞,他们还会营造急于出手的假象,通过略低于市场价的定价降低收购商的警惕性。 一旦完成交易,这些诈骗者会立即切断所有联系渠道,使受害者难以追回损失,由于缺乏有效的身份信息,警方追查也面临相当难度。 这起案件提醒所有从业者,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能忽视风险控制,完善的验货程序虽然会增加一些时间成本,但能够有效避免重大经济损失。 网友们议论纷纷: “这骗术老套但管用!真盒子配模型机,专坑验货马虎的人,做回收生意的不拆封验机心也太大了!” “8300元买个教训,序列号能造假或者套用,光看这个根本不可靠,必须开机验硬件啊!” “转账记录报警有用!现在电子支付都有迹可循,希望警方能尽快把人抓到,挽回损失!” “同行路过,我们这行最怕这种‘快闪党’,一来没留身份二来调包熟练,提醒大家:不见真机不转账!” “估计模型机做得太真了,连电量显示都模仿,但插电没反应就该警惕了,还是大意了!” 你在买卖二手电子产品时,有哪些验机技巧或防骗经验? 官方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太糊涂了!”浙江金华一男子给上高中的儿子转了800元生活费,谁知刚转完3分钟,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