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王临阵换了老将廉颇,致使45万赵军被活埋,蔺相如得

历史透视眼 2025-09-15 10:58:46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王临阵换了老将廉颇,致使45万赵军被活埋,蔺相如得知后吐血而死,廉颇保住赵国免于亡国后却叛国。 起因要追溯到前262年。 秦国白起攻下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与韩国都城的联系,韩国上党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接受上党,引来秦国报复。当时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军事事务由廉颇掌控。 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孝成王命其统帅赵军阻秦于长平。 秦军已南取野王、北略上党,士气高昂,而赵军长途奔袭,处于劣势。 廉颇采取坚壁固守之策,依山筑垒,严令军中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未能得逞,形成僵持。 秦国见久攻不下,施反间计。丞相范雎散布传言称“廉颇易对付,唯独怕赵奢之子赵括”。 赵孝成王早对廉颇不满,此时更加动摇。 蔺相如虽病重仍上书反对,赵括之母也进言称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赵王不听劝阻,命赵括接替廉颇。赵括到任后立即更换将领、改变军令,主动出战。 秦国闻之,暗换主将为白起,并严令军中保密。 白起擅长用兵,设计诱敌。秦军佯败,赵括不知内情,追击至秦营却久攻不下。 此时秦军突袭赵军后方,断其退路。赵军被分割包围,只能筑垒坚守。 赵孝成王试图派兵援救,但各国袖手旁观。 秦王调集民力,断绝赵军粮道。 赵军断粮四十余天,困境加剧,伤亡惨重,甚至发生人吃人现象。 赵括组织突围,亲率精锐突击时被乱箭射死。 主将战死,赵军崩溃,向秦军投降。 然而白起担心其反复无常,下令将降卒尽数坑杀,仅留年幼者240人遣返。 此役秦军斩杀赵卒达45万,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邯郸城内震惊,蔺相如闻讯悲痛难当,不久病逝。 长平之战后,秦军围邯郸一年多,几近灭国。 幸得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楚国春申君也出兵解围,赵国才得以存续。 五年后,燕国趁赵国虚弱出兵。 赵孝成王重新启用廉颇,廉颇以残兵败将击退燕军,攻入燕都,迫使燕国割地求和,封为信平君。 赵悼襄王即位后,忌惮前朝重臣,夺廉颇兵权。 廉颇愤而攻打乐乘,后投魏国。 廉颇为证明尚能征战,饮食如常、披甲上马,但赵王听信谗言,未予启用。 楚国闻之,迎廉颇入楚。廉颇虽任将,却未立功。 他叹曰:“我思用赵人。”最终抑郁病逝于寿春。 十余年后,赵国亡于秦。 回顾此役,一次换将断送赵国精锐,毁掉一代忠臣。 蔺相如被忽视,廉颇被罢黜,赵括仓促上阵,45万赵军长埋黄土,也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大蛇丸

大蛇丸

2
2025-09-15 17:47

赵括他爹可不比廉颇差

猜你喜欢

历史透视眼

历史透视眼

洞察古今,剖析历史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