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于敏的计算能力到底有多恐怖?北大读书那会儿,于敏只是数学系一个旁听生。有次数学系出了一场超高难度的考试,平均分才20分,尖子生也不过60分,他考100分,他不是数学系的正式学生。而且这还只是开胃小菜,真正震撼的是后面这件事。 美国搞氢弹用了7年3个月,苏联用了6年3个月,而我们呢,在设备落后、资料封锁、技术为零的条件下,只用了2年8个月。 你敢信吗?那场近世代数考试,题目刁钻到让数学系本专业的高材生们集体崩溃。考场里笔尖划过草稿纸的沙沙声都透着绝望,有人盯着题目直冒冷汗,有人算到一半干脆搁笔发呆。 成绩出来时,整个系像被泼了盆冷水——平均分惨不忍睹地停在20分,就连公认的系里第一,也只挣扎着摸到了及格线边缘的60分。 可就在这片愁云惨雾里,一张不属于数学系名册的答卷,赫然写着鲜红的100分。监考老师反复核对了三遍名字,确认是物理系的旁听生于敏。 消息传开,走廊里炸开了锅,学生们挤在公告栏前难以置信地嘀咕:“这哥们儿是来渡劫的吧?” 但真正让世界见识到恐怖计算力的,是后面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960年代,中国决定研制氢弹时,手里几乎是一张白纸。 西方技术封锁像铜墙铁壁,连基础理论资料都弄不到几页。实验室里的计算器还是手摇的,一张复杂的演算纸堆起来能淹没半张桌子。 于敏带着一群年轻科研人员,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扎进了数字的海洋。他常常在办公室熬通宵,眼睛熬得通红,手指被算盘磨出茧子,却能在纷繁的数据洪流中瞬间抓住关键脉络。 别人需要几天才能理清的物理模型,他闭眼在脑中推演几小时就能构建完成,连小数点后几位的误差都算得清清楚楚。 更令人瞠目的是速度。当西方还在计算中国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摸到氢弹门槛时,于敏团队已经用算盘打出了突破性的“于敏构型”。这个独创方案绕开了美苏的技术路径,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直接捅开了热核武器的大门。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时,距离中国正式启动氢弹工程仅仅过去2年8个月。消息传到白宫,有官员当场摔碎了咖啡杯——他们用了七年多才走完的路,中国人在零基础条件下,用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跑完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些年于敏的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他的妻子直到28年后,才从报纸上知道丈夫干的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而当年北大那场震惊数学系的考试,不过是他大脑运算能力的冰山一角。当旁人还在为公式绞尽脑汁时,他早已在脑中搭建起通往星辰大海的阶梯。
告诉你一个恐怖的真相在高中,有两门恐怖学科,让不少孩子崩溃。恐怖学科之一:物
【4评论】【10点赞】
用户18xxx78
借点先生慧根给我家女儿,给国家做点事。
不离不弃6681
营造科学钻研探究的氛围,改善科技人才待遇,别让外卖废了中国希望一代,
用户10xxx27
于敏老先生就是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带领团队为中国设计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于敏氢弹”构型,构造简单、易维护,使中国成为五常中唯一拥有氢弹战略值班的国家。在于敏那一代科学家心中为中国制造出护国神器,是他们心中的执念,他们的功绩彪炳史册![玫瑰][玫瑰][玫瑰][点赞][点赞][点赞]
Leon
[赞][赞][赞]
用户16xxx58
天赋异禀天才人物
bydagl
牛,超人
皆有可能
超人,用古老的算盘打败现代计算机。
罗焱
于敏要是出国留学搞个诺贝尔奖不是手到擒来
bison
于敏不需要诺贝尔奖,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足够了!是为祖国搞压箱底大器的旷世奇才。为构建祖国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坑
[赞][赞][赞]
郝佬宫
所以说一万个智商一百的也起不到一个智商两百的作用
天高云淡
老一辈有多难!人家那会已经用上计算机计算,我们那会主要靠手拨算盘!
遼東
天才,国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