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天发文说:“我们很高兴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了交谈。我们热烈欢迎印度继续与泽连斯基总统接触。印度在促使俄罗斯结束侵略战争、帮助开辟和平道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场战争将带来全球安全后果,并破坏经济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冯德莱恩最后又提了句年底前要把拖了快二十年的自贸协定谈下来。 冯德莱恩这话说得确实有水平,先给印度戴了顶高帽子。她特意提印度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接触频繁,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就在她发文前几天,泽连斯基深夜给莫迪打视频电话,求他在上合峰会上跟普京递句话,让俄罗斯先停火。莫迪表面上答应得挺痛快,说支持和平解决,结果到了会上跟普京在车里聊了五十分钟,回来就说 “见面很愉快”,压根没提停火的事。 欧盟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印度不可能真跟俄罗斯翻脸,但还是得把这话说出来 —— 毕竟印度现在是俄罗斯石油的第二大买家,去年进口量最高时占了总进口的 40%,欧盟盼着印度能借这层关系帮着敲敲边鼓。 夸完之后就该来硬的了。冯德莱恩说 “现在需要取得进展”,这话听着温和,其实就是下最后通牒。欧盟和印度的自贸协定从 2007 年就开始谈,中间磨磨蹭蹭快二十年,眼瞅着特朗普又要搞贸易保护主义,扬言要对印度加征 50% 的关税,欧盟急了。 他们刚跟南美国家签了自贸协定,就是怕美国那边变脸,现在赶紧拉印度入伙,想抱团取暖。 但印度这边也有自己的难处,国内最大的乳品企业 Amul 最近就跳出来反对,说欧盟想把他们的奶酪卖到印度,却不让印度的产品进欧洲,还拿卫生标准当借口,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 莫迪对付这套可有经验了,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该咋干还咋干。 就说买俄罗斯石油这事儿,美国一施压,印度立马宣布要减少采购,从之前每天 180 万桶降到 140 万桶,但转头就跟俄罗斯签了新的武器订单 —— 毕竟俄罗斯供应着印度 36% 的武器,真把关系闹僵了,国防安全都成问题。 这种 “两边不得罪” 的本事,莫迪玩得炉火纯青。他跟冯德莱恩谈笑风生,转头就在上合峰会上跟普京相谈甚欢,临走还不忘呼吁 “尽快结束冲突”,既不得罪欧盟,又不得罪俄罗斯,把 “战略模糊” 玩成了艺术。 自贸谈判里的门道就更多了。欧盟馋印度的市场,尤其是汽车和酒类,印度的汽车关税高达 100%,葡萄酒更是 150%,德国的宝马、大众这些车企早就等着打开市场了。 可印度也不傻,他们想要欧盟承认大吉岭红茶、阿萨姆茶这些地理标志产品,还想让欧洲放宽 IT 人才的签证限制。 两边就这么僵着,到今年六月才在原产地规则这些不痛不痒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真正的硬骨头 —— 比如汽车关税和乳制品市场准入 —— 到现在还没啃下来。 更麻烦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暗战。欧盟想拉印度搞 “关键矿产联盟”,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可又嫌印度开采矿产不环保;印度这边刚通过《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案》,要求所有关键数据必须存在本土,违反了就罚 500 亿卢比,这跟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简直对着干。 欧盟企业想在印度搞业务,要么花大价钱建数据中心,要么就得接受政府监控算法,谷歌、Meta 这些巨头都快愁白了头。 说到底,这俩其实是互相需要。欧盟看上印度这十几亿人的大市场,想把汽车、奶酪卖进来;印度则盼着欧盟的技术和投资,帮着实现 “印度制造” 的目标。 但真要谈拢了,双方都得让渡利益。莫迪要是答应开放乳制品市场,国内几千万奶农就得闹事;欧盟要是松了汽车关税,南欧那些车企估计得上街游行。冯德莱恩急着年底前搞定,就是怕夜长梦多,万一特朗普真对印度加税,欧盟的计划也得泡汤。 现在离年底就剩仨月,两边的谈判代表估计天天加班。最近有消息说,印度可能会稍微降点汽车关税,但要求欧盟必须承认他们的地理标志产品;欧盟则想在环保标准上松口,但数据本地化的要求得改。 冯德莱恩那篇热情洋溢的声明,说白了就是给谈判加把火。她知道印度好面子,先把莫迪捧上天,再逼他在自贸协定上让步。 而莫迪也乐得接这个茬,既能在国际上刷存在感,又能给自己争取谈判筹码。至于最后能不能成,恐怕得等到年底才能见分晓。 但不管结果如何,这场看似友好的互动背后,全是实打实的利益算计 —— 毕竟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到啥时候都不过时。
印度突然炸出大消息!美国刚对印度加50%关税,印度直接冻了36亿的美械订单,
【4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