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大阅兵观礼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回到日本对媒体说:“日本侵略战争夺去很多人生命,我作为一个日本人怀着反省和谢罪的心情参加了纪念大会。” 8月28日,鸠山先生就上了中方的外方嘉宾名单,在共同社报道中,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竟然说:“日本政府不知晓此事,不发表评论。” 这就有意思了,鸠山是日本前首相,他的行程怎么可能政府不知道? 先说说鸠山由纪夫这个人。他出身政治世家,爷爷是日本前首相鸠山一郎,父亲鸠山威一郎当过外相。按说这样的背景,他本该是日本保守派的代表,可他偏偏对历史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 2013年,他以个人身份访问中国,专门去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为第三位参观该馆的日本政要。 2015年,他又在韩国首尔西大门刑务所博物馆前下跪道歉,敦促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反省历史。这次参加中国的纪念活动,他再次强调反省和谢罪,可见他是真心想推动日本正视历史。 可日本政府的反应就耐人寻味了。林芳正说“不知晓此事”,这明显是在装糊涂。 鸠山作为前首相,他的一举一动都有媒体盯着,中国外交部早在8月28日就公布了外方嘉宾名单,日本政府不可能不知道。那为啥要装糊涂呢?这里面有两层原因。 第一层,日本政府想和鸠山的言论划清界限。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右翼势力坚决否认侵略历史,而像鸠山这样的有识之士则主张反省 。如果政府对鸠山的言论表态,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会得罪一方。支持吧,右翼势力肯定不答应;反对吧,又会被国际社会批评不尊重历史。所以,装糊涂是最稳妥的办法。 第二层,日本政府可能在顾忌美国的态度。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印太战略”,日本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中国举办纪念活动,邀请了包括俄罗斯、朝鲜等国的嘉宾,这让美国很不爽。 特朗普之前就曾谴责中俄朝“共谋对付美国”,日本政府如果对鸠山的言论表示支持,可能会被美国视为“亲华”,影响日美关系。所以,林芳正才会说“不发表评论”,既不得罪中国,也不得罪美国。 咱们再把时间线往前捋一捋。2025年8月28日,中国公布外方嘉宾名单,鸠山在列。按理说,日本政府这时候就该知道他要去中国。可直到9月3日活动结束,日本政府都没任何表态。 直到鸠山回国接受采访,林芳正才在9月4日来了这么一句“不知晓此事”。这中间隔了好几天,日本政府不可能连这点消息都不知道,说白了,就是故意拖延时间,等风头过了再出来打太极。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反映了日本政治的一个怪现象:政治家的个人良知和政府的现实利益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 鸠山由纪夫作为前首相,他的言论代表了一部分日本人的良知,可日本政府为了维护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为了在国际政治中“左右逢源”,不得不选择回避历史问题。 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不仅伤害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也让日本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再看看中国方面的反应。中国邀请鸠山参加纪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姿态,表明中国愿意与那些正视历史的日本人士合作。 外交部发言人在9月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也强调,中方邀请外国嘉宾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不针对任何第三方。这既回应了特朗普的无端指责,也给鸠山的正义之举提供了支持。 不过,咱们也得客观地看,鸠山的个人行为并不能代表日本政府的立场。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暧昧态度,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变。 就像林芳正,他一方面说“不知晓此事”,另一方面又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闪烁其词,这说明日本政府在外交上的“骑墙”策略已经根深蒂固。 但话又说回来,鸠山由纪夫的行动还是有意义的。他让国际社会看到,日本国内并非所有人都在回避历史,还是有一些有识之士愿意站出来说真话。这种声音虽然微弱,但却是推动日本正视历史的重要力量。 就像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日本只有勇敢面对曾经给亚洲邻国造成的深重伤害,承认错误、表达诚意,才能重新赢得亚洲各国乃至世界的信任。” 如果日本政府能像鸠山由纪夫那样正视历史,主动反省和谢罪,中日关系会不会迎来新的转机?答案是肯定的。但在现实政治中,这种假设很难成真。 不过,只要像鸠山这样的声音不消失,只要中日民间交流不断,未来就还有希望。毕竟,历史的车轮是向前的,那些试图掩盖历史的人,最终都将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
鸠山由纪夫抵达东京机场的一番话,令人感动。9月4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参加
【25评论】【30点赞】
ZD
日本首相不在位了本质就是平民,不要拿我们的认知去看别人
孤独是一杯烈酒
错,你要说日本政府这么做有美日关系的考虑,那日本百姓表现出来的排华和骨子里的恶毒怎么解释,有多少人还想着再度侵华?
用户10xxx88
难得糊涂这儿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