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岩礁这事上,中国渔民架起来的几个钢结构养鱼网箱并不是让韩国生气的主要原因,真

霜月照寒林 2025-09-01 15:58:27

在苏岩礁这事上,中国渔民架起来的几个钢结构养鱼网箱并不是让韩国生气的主要原因,真正让它不爽的,其实是中国展现出来的另一件事。 其实韩国真正焦虑的,并不是网箱里养多少鱼,而是中国用这种方式硬生生强化了对这里的存在感,把本就没多大效用的韩国观测平台完全孤立起来。 韩国一看这种局势,压力山大,原先的优势一下子化为乌有。 就拿这网箱的规模来说吧,从2023年开始,中国渔民在苏岩礁附近海域陆续投了12组深水网箱,每组由6个网箱组成,总共有72个大家伙漂在那儿。 这些网箱可不是普通的渔网,底部用的是混凝土锚碇,单个重量就有80吨,锚链都是直径50毫米的镀锌钢缆,往海底一抛,比韩国观测平台打的桩还结实。 更绝的是网箱上装的太阳能板,每个网箱顶部都铺了200平方米的光伏板,既能给供氧系统供电,还能给渔民的值班室充电。 24小时亮着LED航标灯,比韩国观测平台那隔三差五就坏的太阳能板靠谱多了。 韩国在苏岩礁搞的那个观测平台,说穿了就是个钢筋混凝土搭的海上哨所,2001年弄的时候吹得挺神,什么“多功能海洋科学平台”。 结果现在去看,锈迹斑斑的铁皮上长了一层海藻,雷达天线罩裂了道缝,估计下雨都得漏水。 以前这平台周围几海里还能算韩国人的“活动范围”,现在中国渔民的网箱往周围一放,最近的网箱离平台只有800米,渔民开着电动小艇在网箱间穿梭,跟在自家鱼塘里似的。 韩国人从平台窗户往外看,满眼都是中国网箱上飘的红旗,想拍个照发个声明,镜头里全是网箱的钢结构,平台自己倒像个被围起来的展品。 但韩国人焦虑的点其实不在鱼上,苏岩礁附近海域主要产带鱼和小黄鱼,中国网箱一年能产1500吨鱼,看着不少,但韩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水产品有32万吨,这点鱼量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他们真正闹心的是“存在”被稀释了——以前国际上有些地图还把苏岩礁标成“争议海域”,现在中国渔民天天在这儿养鱼,网箱上写着“中国浙江渔业”的字样。 渔船进进出出跟上班似的,韩国那平台一年也就补给两三次,平时就几个工作人员猫在里面,跟中国渔民的“常态化作业”比起来,完全没了存在感。 更让韩国难受的是技术对比。中国网箱用的是智能养殖系统,手机APP就能监控水温、溶氧量,喂食都是定时定量的自动化设备。 韩国平台上的仪器好多还是2000年代的老古董,测个水温得手动记录,遇到大风浪设备就罢工。 韩国之前还想靠“科学研究”撑面子,说平台是搞海洋观测的,结果中国网箱上装的环境监测设备比他们的还先进,水温、盐度、PH值数据实时传回浙江的渔业研究所,比韩国平台每月报一次的数据详细多了。 现在国际海洋组织开会,中国专家拿出苏岩礁附近的渔业数据,全是网箱实时采集的一手资料,韩国代表只能拿着过时的平台数据硬撑,台下人看他们的眼神都带着点“你这数据靠谱吗”的意思。 其实韩国心里也清楚,苏岩礁是水下暗礁,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本算不上“岛”,没资格划专属经济区,他们那平台其实就是个违建。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霜月照寒林

霜月照寒林

霜月照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