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意外得知,中央军委发给他的金质勋章竟然被儿子偷去换毒

易云的世界 2025-09-01 11:14:21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意外得知,中央军委发给他的金质勋章竟然被儿子偷去换毒品了,面对这种情况,葛振林会如何处理呢? 199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狼牙山五壮士的幸存者葛振林打开珍藏勋本的木盒,准备赴京参加中央军委活动时,发现那枚象征毕生荣誉的金质“红星勋章”不翼而飞。经追问,其三子葛拥宪跪地承认:为换毒品海洛因,偷走勋章并以800元低价变卖。 葛振林的勋章,源于1941年9月25日河北易县狼牙山那场生死阻击。为掩护部队与群众转移,他与四位战友马宝玉、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浴血奋战,弹尽后跳崖殉国。 葛振林与宋学义幸免于难,但战友的牺牲与自己的重伤,成为贯穿他一生的烙印。这枚勋章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三千多万抗战烈士精神的凝结。 葛拥宪的堕落并非偶然。1993年,他因吸毒被广州公安机关拘捕,葛振林曾以拐杖责罚却未能根治其瘾。 工厂效益下滑、社会转型期的迷茫,加之对父亲“严禁家人借名谋利”家规的抵触,使他沉溺毒海难以自拔。偷勋章换毒资,成为他失控人生的残酷注脚。 得知真相后,葛振林并未选择隐瞒或私了。他拄拐踏入衡阳市公安局,向民警直言:“举报我儿子吸毒,请依法处理。” 警方最终将葛拥宪送入劳教所改造一年半。 这一举动在当时引发争议,甚至有人质疑“英雄为何不护犊”?但葛振林的态度斩钉截铁:“勋章是烈士鲜血换的,毒品毁家害国,我不能用私情践踏公义。” 葛振林此举绝非冷漠。劳教期间,他多次探望儿子并寄送学习资料,鼓励其重生;1999年,他更将儿子吸毒劳教的照片公开展示于衡阳禁毒展,以亲身经历警示社会。 离休后,他担任全国近200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开展400余场革命教育演讲,却从不收取报酬。他对家人同样严苛:孙子高烧时,老伴欲用其师级待遇专车送医,遭他拒绝,最终儿媳抱孩挤公交赴院。 葛振林的选择,映射出老一辈革命者对国家信仰的极致坚守。在毒品危害尚未广为人知的1990年代,他以壮士断腕的决绝警示社会:英雄荣誉不容玷污,法治精神高于血缘私情。 如今,《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规定侵害英荣荣誉需承担法律责任,而葛振林早在三十年前便以行动践行了这一原则。 其子葛拥宪最终悔悟,在父亲2005年逝世后的灵前长跪赎罪。但更深的启示在于:英雄精神不仅是烽火年代的纵身一跃,更是和平年代对价值观的恪守。 葛振林用一生证明,护佑英雄荣光,需法治与教育并重,而个体的选择亦能成为时代的注脚——正如他所说:“光荣属于党和人民,我仅是幸存者。” 葛振林的故事并未随他离去而湮没。2018年,衡阳市建立“狼牙山五壮士精神教育基地”,展出了葛拥宪忏悔书的手稿复印件,其中写道:“父亲用勋章教我什么是尊严,我用堕落辜负了他。” 这种直面历史的勇气,成为禁毒教育中的鲜活教材。近年来,全国多地开展“守护英烈荣誉”专项行动,清理网上诋毁英雄信息超12万条,而葛振林家族的故事,正是法律与道德协同治理的早期实践范本。 葛振林的选择背后,是革命家庭与时代洪流的交织。其长子葛长生曾说:“父亲对我们严厉,是因他背负着牺牲战友的生命重量。”这种重量,让私情必须让位于公义。 如今,葛振林的孙辈中已有两人参军,一人成为禁毒社工——家族命运的转折,印证了英雄精神的血脉延续。而国家对英烈荣誉的保护力度持续加强,仅2024年就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230余件,真正实现了从个体坚守到制度保障的跨越。 葛振林的故事提醒人们:英雄荣誉不是历史的化石,而是流动的精神江河。它从烽火岁月奔涌至今,冲刷着每代人的价值观选择。 当金质勋章与毒品放在天平两端时,葛老的选择早已超越家庭悲剧本身,成为衡量时代精神的尺度——而这把尺子,至今仍在丈量着我们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责任。

0 阅读:3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