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知名车企走下神坛!曾销量超比亚迪100万辆,现半年亏损193亿。 成立初期的Stellantis,可谓是意气风发,尽显王者风范,2023年,集团全球年销量达到惊人的640万辆,在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上稳稳占据第四把交椅。 彼时的比亚迪,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年销量540万辆仍与Stellantis相差100万辆,在盈利能力上,Stellantis更是一骑绝尘,2023年净利润高达18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千亿元,成为全球车企中最赚钱的企业之一。 资本市场对其也是青睐有加,集团市值一度飙升至570亿美元,在米兰、巴黎、纽约三地成功上市,股票一路飘红,风光无限,被业界视为汽车行业的超级航母,前景一片光明。 2024年,成为了Stellantis盛极而衰的转折点,这一年集团全年净营收仅1569亿欧元,与2023年相比,大幅下滑17%,近乎是一脚踏入了营收衰退的泥沼。 净利润更是惨不忍睹,从2023年的186亿欧元锐减至55亿欧元,同比暴跌70%,盈利水平近乎被腰斩再腰斩,曾经的赚钱机器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动力。 进入2025年,Stellantis的处境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发艰难,亏损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营收743亿欧元,同比下降13%,下滑趋势仍在延续,净利润直接由盈转亏,净亏损高达2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93亿元,同比暴跌141%,财务报表上那一片触目惊心的亏损数字,这场“财务灾难”让整个汽车行业为之震惊。 究竟是什么让Stellantis这头汽车巨兽陷入如此困境?究其背后,是多重外部压力交织,将其逼入了绝境。 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这一举措直接导致Stellantis北美市场销量崩盘,2025年第二季度,其北美批发销量同比下降25%,大量车型滞销,库存积压如山。 为了应对关税冲击,Stellantis不得不减少车辆进口,甚至削减生产规模,试图降低成本,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仅2025年上半年,就因关税损失3亿欧元,而且按照目前形势预估,全年关税造成的损失将达到10-15亿欧元,这无疑是从集团本就不充裕的资金流中狠狠抽血。 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汹涌浪潮中,Stellantis的转型之路却充满了坎坷,甚至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当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在新能源领域风驰电掣般狂奔时,Stellantis还在传统燃油车的老路上慢悠悠踱步,对电动化转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究其原因,Stellantis推出的电动车型大多是“油改电”的敷衍之作,以标致508LPHEV、4008PHEV为例,这些车型只是在原有的燃油车平台上简单地添加电池和电机,没有针对电动车的特性进行全面优化。 而且这些“油改电”车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备受质疑,频繁出现故障,如标致508LPHEV就曾被爆出更换动力电池后严重衰减的问题,这无疑让消费者对其品质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业绩的惨败引发管理层地震,2024年10月,集团宣布CEO唐唯实将于2026年退休,然而仅两个月后,唐唯实便因业绩问题突然辞职,导致CEO之位空缺数月,公司战略执行陷入混乱。 唐唯实这位曾被视为“成本杀手”的传奇CEO,在任内凭借铁腕手段削减成本,带领Stellantis在合并后迅速成为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他主导的大规模裁员、精简产品线以及转移生产与供应链至低成本地区等措施,在短期内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2023年更是让集团净利润创下186亿欧元的纪录。 但他的策略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主席肖恩・费恩公开冲突,因降本措施过于激进,导致公司系统出现问题,如失去对数千辆汽车在法国位置的追踪。 新任CEOAntonioFilosa上任后,虽启动了一系列高层重组,如合并传播部门、整合软件业务等,但短期内难以扭转颓势。 AntonioFilosa有着丰富的一线实战经验,从欧洲工厂油漆车间起步,到主导拉美地区业务,再到执掌北美板块和全球Jeep品牌。 他在资源优化、产品定位和成本管理方面展现出独到眼光,拉美市场的出色业绩便是他能力的证明,但面对Stellantis当前复杂的困境,他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同时Stellantis旗下15个品牌资源分散,协同效应未释放,不得不关停部分亏损品牌、全球裁员以压缩成本,进一步加剧了内部的不稳定。
欧洲史上最大电动车订单砸向比亚迪,金额上百亿,签完合同连记者招待会都省了。两年
【1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