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问董明珠:“你身价百亿,为何却与自己的亲哥哥形同陌路,20年不联系呢?”董明珠说:“我曾跟他说,如果要从我这里拿货,就直接断联。”最后,董明珠言出必行,却被哥哥移出家谱,20年间,兄妹不复联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主持人曾在一场访谈里问过董明珠:你身价百亿,为何和亲哥哥二十年不联系。她当时只淡淡说了一句,如果要从我这里拿货,就直接断联。 那一刻场面很安静,很多人都想不通,一个女人在事业上拼到这个高度,却选择和最亲的人走到陌路。 要理解这个选择,得从她的人生轨迹说起,她生在南京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姐妹一大家子,她是最小的一个,年轻时候的她,日子安稳,本来只要照着老路走下去,日子虽平淡却安稳。 但三十六岁那年,命运突然砸下来,丈夫去世,她成了单亲妈妈,怀里还抱着两岁的孩子,很多人可能会选择依赖家人,她却背上行李南下珠海,从零开始闯荡。 当时格力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销售额只有几千万,她从最基层的销售员做起,公司给她的第一个任务是追回四十二万的欠款。 那年代这笔钱相当大,很多人觉得没戏,她硬是顶着烈日,一家一户去追,整整四十天跑下来,把钱全要了回来,那一仗不仅赢回了资金,还让她在公司立住了脚。 后来她又提出先付款再发货的规矩,把原本混乱的市场整顿得干干净净,她在安徽市场一个人干出上千万元的销售额,成为公司最亮眼的业务员。 她一路拼杀,凭着死磕的劲头,慢慢走上管理层,她知道,格力能不能做大,不是靠关系,而是靠制度。 九十年代,空调行业乱象丛生,经销商之间拼关系、打折扣,很多企业就是因为人情和走后门,最后陷入困境,她心里清楚,谁要是触碰原则,格力的根基就会被动摇。 偏偏这时候,哥哥打来电话,哥哥背后有人找上门,只要能从她这边弄点货,就能给一笔不小的回扣,那时候两三万已经能在城市里买房,这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笔稳赚的生意。 可她心里明白,哥哥不是经销商,这通电话背后一定是有人借道走捷径,她直接拒绝,没有丝毫犹豫,事后她还把那位经销商的货停掉了。 对方恼羞成怒,哥哥更是觉得丢尽了面子,最终哥哥一气之下写信,把她从家谱里除名,从此二十年,两人再没有来往。 外人看这件事,骂她无情的不少,毕竟是至亲,说断就断,还二十年不联系,这在常人看来难以接受,但站在她的角度,如果当时松了口,不仅是自己信誉尽失,更是整个销售体系的崩塌。 她不是不懂亲情,她是清楚,一个企业的成败关乎成千上万员工的生计,她甚至对员工说过,如果我对自家人手软,底下几万员工的饭碗就要出问题。 话虽冷,但也是现实,只是没人知道,那天挂完电话,她一个人在办公室抽掉半包烟。 这二十年,她把格力一步步推上了世界舞台,做到五百强企业,她在外人眼里是铁腕的女强人,可心里并非没有痛。 血浓于水的亲情,她选择割舍,这份代价不是外人能体会的,她的哥哥在家族里也曾抱怨过,说她有钱没亲情,把家看得不如生意,可她从未回应,只把全部心力放在事业上。 时间在流逝,直到2015年,姐姐打电话告诉她,哥哥病重,她沉默了很久,心结依旧,可是血缘在那里。 她最终还是赶回去看望,多年未见的哥哥躺在病榻上,说出一句,当年是我不懂你的不易,那一刻,她心里百味杂陈,二十年的隔阂,终于化开。 很多人说她冷血,可了解她的人知道,她的选择其实是一种自我牺牲,母亲年迈,她没有接到身边住,不是因为不孝,而是怕自己忙得没时间照顾,反倒让母亲孤单。 儿子长大后,宁愿去租房打工,月薪五千,也不走母亲的关系网,她对儿子的态度和对公司的态度一样,靠自己,而不是依附别人。 她的生活像是一面镜子,一边是铁血,一边是柔情,工作上,她容不得半点徇私,家庭里,她心里有爱,却表达得笨拙,她知道自己不完美,但她认定,坚持原则才是对大家真正的负责。 如果把她的一生比作一场取舍,那就是不断在亲情和规矩之间做选择,她成就了一个庞大的企业,也失去了二十年的兄妹情。 有人说她值得敬佩,有人说她太绝情,但无论站在哪一边,她都是那个真实的董明珠,面对外界的眼光,她从来不为自己辩解,只用一句话作答:我做事有我的原则。 读到这里,也许每个人都会想,如果当年换作是自己,能不能狠得下心对亲人说出那样的话,亲情和原则,往往无法兼得。 董明珠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只是荣光和鲜花,背后还有被迫割舍的痛,选择了事业,就意味着要承受孤独。 她用自己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坚守的代价,也让人忍不住去问自己,如果站在她的位置,你会怎么选? 信源: 今日女报——董明珠拒绝帮亲哥走后门被踢出族谱,20年没来往!其实铁腕背后也有柔情
主持人问董明珠:“你身价百亿,为何却与自己的亲哥哥形同陌路,20年不联系呢?”董
如梦菲记
2025-08-29 15:22: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