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前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中,有一位上将很特殊,就是张发奎。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

沈言论世界 2025-08-26 15:20:44

在解放前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中,有一位上将很特殊,就是张发奎。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张发奎没有选择起义投诚,却也没公开表示过支持我党我军,就那么跑到香港隐居起来,一直到1980年病逝。   张发奎的军事生涯堪称辉煌。他早年便投身于同盟会,还曾担任孙中山先生的贴身侍卫。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第四军因战功卓著被誉为“铁军”,他本人也晋升为第四军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他出任集团军总司令等要职。其率部参与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于抗战胜利之功不可谓不卓著。   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最终为何会选择隐居香港的道路?这需要从他与国共两党的历史渊源中寻找答案。   张发奎与共产党的关系相当微妙。1927年南昌起义之际,他出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起义部队大多隶属于他麾下。   耐人寻味的是,蒋介石与汪精卫命其追击起义军之际,他采纳参谋长叶剑英之建议,未去追击叶挺、贺龙,而是率部南下广东。   这种态度可能源于他部队中有大量共产党员,包括后来成为新中国元帅的叶剑英、贺龙、刘伯承等人。   据说他晚年曾感慨:“我跟毛主席我能成为朱德老总一样的大人物,我跟蒋介石我也能混成何应钦那样的货色,可我怎么就偏偏跟了汪精卫这个无能的废物呢。”   抗日战争时期,张发奎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不仅积极请缨抗日,还提出了“今后中国之出路,唯有抗战之一途”的主张。   在淞沪会战中,他亲自指挥炮兵轰击日军司令部和日军旗舰“出云号”。与那些亲日抗共的国民党军官不同,他始终致力于抗日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后,他出任广东地区受降官,还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如逮捕法籍日本间谍,逼迫澳葡当局引渡日本战犯与汉奸。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抗日名将,在内战期间却陷入了尴尬境地。他既不肯遵从蒋介石之令赴台,亦未接纳共产党的劝留而留在大陆。1949年7月,他辞去陆军总司令一职,而后携家人前往香港定居。   这种选择或许反映了他对政治斗争的厌倦,也可能是他对历史大势的某种判断。毕竟他深知国共两党的底细,不愿完全倒向任何一方。   张发奎于香港隐居三十载,1980年3月10日,病逝于此。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他选择隐居香港,但共产党方面并没有忘记他。   叶剑英元帅得知他病逝的消息后,亲自致电其家属表示哀悼。1992年,他的夫人和子女护送其骨灰回广东始兴故乡安葬,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的遗愿。   在当时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中,张发奎的人生抉择着实罕有。他不是激进的反共者,也不是热情的亲共者,而是在复杂历史环境中保持了某种程度的独立性。   这种立场可能源于他对中国政治的现实主义认识,也可能反映了他作为军事将领不愿过多卷入政治斗争的个性特征。

0 阅读:366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