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铁了心想要中国高铁技术,正忙着做宣传,明确提出要和中国“车同轨”,但是技术要给越南。 2025 年开春,越南河内的铁路博物馆里多了件特殊展品 —— 一台锈迹斑斑的法国产蒸汽机车。 旁边的展板写着:“1932 年时速 40 公里,2025 年我们渴望 350 公里”。 这件展品成了越南高铁梦的隐喻,也成了街头巷尾讨论的焦点。 越南铁路工人阮文泰的工作日志里,记录着米轨铁路的窘迫。 2024 年夏季,他值乘的河内至顺化列车,因铁轨热胀冷缩每天要停站检修 3 次。 最长一次在荒野里等了 7 小时,车厢里 40℃的高温让乘客怨声载道。 越南铁路工会的统计显示,2024 年米轨列车的准点率仅为 58%,比 2010 年下降了 23 个百分点。 红河流域的地质勘探报告,成了越南高铁绕不开的坎。 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团队在 2024 年的考察中发现,该区域 30% 的地层存在 “溶洞群”,最大的溶洞直径达 18 米,像这样的地质隐患点有 237 处。 越南本土设计院提交的隧道方案,因未考虑溶洞处理,被国际评审团直接驳回,这已经是第三次修改方案失败。 越南企业为突破技术瓶颈,想出了 “曲线救国” 的招。 2024 年 10 月,越南最大的工程机械公司向中国一家民营企业支付 800 万美元,购买二手盾构机生产线,试图逆向研发。 可当设备运到海防港,拆开集装箱才发现,核心的刀盘驱动系统已被拆除,剩下的只是空壳。 中越跨境铁路的轨距改造工程,在谅山口岸遇到了麻烦。 越南边民担心施工影响生计,在 2025 年 1 月阻断了施工道路。 当地商会会长算了笔账:改造期间口岸闭关 6 个月,仅水果商就要损失 5000 万美元。 但中国跨境电商的数据显示,改造后越南榴莲通过铁路运到广州,价格能降低 25%,年销量可能突破 10 万吨。 日本为争夺越南高铁项目,打出了 “文化牌”。 2024 年 11 月,日本驻华使馆举办 “新干线技术展”,特意邀请越南官员参观,展示的车厢模型里,连窗帘花纹都模仿了越南传统图案。 可越南工程师私下透露,日本提供的热带气候适应性方案,其实是把北海道新干线的设计稍作修改,根本没考虑越南雨季的强腐蚀性。 越南科技部的 “技术自主清单” 上,列着 128 项关键技术,其中 “动车组牵引变流器” 被标为最高优先级。 2025 年 2 月,他们试图从欧洲引进技术,却被索要 2.3 亿欧元专利费,相当于越南铁路总公司全年营收的 1.5 倍。 而中国中车的同类产品,不仅价格低 40%,还能适配越南的电网频率。 越南国会的辩论现场,出现了罕见的一幕。 2025 年 3 月,一位老议员拿出 1975 年的铁路建设文件,对比现在的高铁预算:“当年修 1 公里米轨花 200 美元,现在修 1 公里高铁要 430 万美元,我们的经济实力真的跟上了吗?” 台下的年轻议员立刻反驳:“老挝花了 60 亿美元修中老铁路,现在每年赚回 8 亿美元,我们不能再等了。” 中国在越南高铁项目上的合作模式,有了新变化。 2025 年 4 月,中方提出 “技术换资源” 方案:越南用稀土开采权置换高铁技术培训。 这个提议在越南政府内部引发轩然大波。 资源部官员担心过度开采影响环境,而交通部则认为这是获取技术的难得机会,双方争执不下。 越南的高铁人才培养计划,遭遇了 “水土不服”。 2025 年 1 月,首批赴华学习的 20 名越南学员中,有 6 人因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实操训练提前回国。 郑州盾构机基地的教官说:“他们理论考试能及格,但让操作液压系统时,手抖得连按钮都按不准。” 现在越南的高铁计划,就像卡在隧道里的盾构机,进退两难。 一边是民众对高效交通的期盼,一边是技术和资金的硬骨头。 2025 年 4 月,越南《劳动报》的民调显示,62% 的受访者支持建高铁,但只有 29% 的人愿意为项目多缴税。 这种矛盾的心态,或许正是越南高铁梦最真实的写照。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越南50年后的样子!!!!!
【10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