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讹”上了? 土耳其五代机“可汗”可能只是个幌子! 巴基斯坦,印尼,土耳其真的目的是我国五代机的技术! 巴基斯坦一会求购歼35,一会要我国歼10cE的整套生产线! 满满全是算计! 最近南亚和东南亚传来的消息让人浮想联翩,巴基斯坦前脚求购歼 - 35,后脚索要歼 - 10CE 生产线;印尼突然宣布采购 48 架 “可汗” 战机,合同里还藏着技术转让条款。 先看土耳其的 “可汗” 战机。这款 2024 年才首飞的五代机,原型机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的 F110 发动机,国产 TEITF35000 发动机要到 30 年代才能成熟。 更关键的是,土耳其航空工业此前深度参与 F-35 项目,掌握机身制造、起落架生产等技术,但隐身材料和航电系统始终依赖外部合作。这种 “万国牌” 拼凑模式,让 “可汗” 的技术自主性大打折扣。 然而土耳其却急着把这款半成品推向国际市场,2025 年 6 月与印尼签订的 100 亿美元合同,不仅包含 48 架战机,还承诺在印尼设立组装基地并转让技术。 这种 “边研发边出口” 的策略,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真实目的 —— 通过合作项目获取关键技术,尤其是中国的五代机研发经验。 巴基斯坦的操作更值得玩味。2025 年 6 月,巴基斯坦官方账号突然宣布采购 40 架歼 - 35,却在一周后由防长出面否认 2026 年交付计划。这种矛盾表态背后,是巴基斯坦在军购谈判中惯用的 “虚实战术”。 此前采购歼 - 10CE 时,巴方就曾通过媒体放风制造舆论压力,最终以优惠价格获得生产线授权。如今对歼 - 35 的反复试探,或许是为了在技术转让条款上争取更大让步。 更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同时对土耳其 “可汗” 项目表现出兴趣,有消息称土耳其计划在巴基斯坦生产 “可汗” 战机,并考虑使用中国涡扇 - 10G 发动机。这种 “脚踏两条船” 的策略,既能分散采购风险,又能通过对比谈判获取更多技术筹码。 印尼的选择同样暗藏玄机,这个东南亚国家原本考虑采购中国歼 - 10,却在 2025 年 7 月突然转向土耳其 “可汗”。 表面上看,印尼是为了实现空军装备多元化,但合同中包含的 “航空领域重要技术转让” 条款才是关键。印尼希望通过参与 “可汗” 的研发和组装,逐步掌握五代机的隐身设计、航电集成等核心技术。 这种 “以市场换技术” 的策略,与土耳其在红旗 - 9 防空导弹项目上的操作如出一辙 ——2025 年 8 月,土耳其宣布以 36 亿美元采购 12 套红旗 - 9,目标是以此为基础发展本土防空系统。 历史经验表明,土耳其在获取技术后往往会提出更高要求,甚至将合作成果用于其他项目。 土耳其近年来推行 “亚洲新倡议”,试图通过军贸合作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印尼作为穆斯林人口大国,与土耳其在宗教和政治立场上有诸多共鸣,这种合作很容易从军事领域延伸到技术研发层面。 巴基斯坦则利用中美博弈的间隙,在 F-16 维护依赖美国、五代机采购依赖中国的夹缝中寻求平衡。这种 “多线合作” 策略,本质上是在大国技术竞争中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然而这些算计能否得逞,最终取决于中国的技术管控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涉及隐身材料、航电系统等敏感技术的转让需经严格审批。歼 - 35 作为中国最先进的舰载五代机,其技术出口必然受到更严格限制。 反观土耳其 “可汗” 项目,尽管宣称国产化率达 80%,但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甚至出现首飞时飞控系统剧烈抖动的低级失误。这种技术短板,让其所谓的 “技术转让” 更像是一场空中楼阁式的表演。 或许这场围绕五代机技术的博弈,最终会在现实面前现出原形。土耳其需要中国发动机解决 “可汗” 的动力瓶颈,巴基斯坦渴望通过生产线转让提升本土军工能力,印尼则想借技术合作跻身五代机俱乐部。 但中国在军贸合作中向来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在涉及核心技术时,绝不会为短期利益牺牲长期战略优势。这场精心策划的 “技术讹诈” 能否奏效,不妨让时间给出答案。
JF-17图纸连夜打包安卡拉?在网络上的热议中,网友“阿米尔”称,土耳其似乎已
【110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