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运动,除了毛主席有责任,下面各级干部的责任也不小,比如陈云。
在1958年底,中央召开会议,将1959年的钢产量目标定在1800万到2000万吨。但是,陈云认为这个数字太高,很难完成,就向毛主席建议降到1600万吨。
毛主席说:“那就拉倒。甚至这个总路线究竟正确不正确,我还得观察,随时准备修改总路线。”
然后,毛主席提议中央再次开会,让陈云详细说说这个问题。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等到了开会时,陈云却没有提降低钢产量的事,而是作起了自我批评。
这是什么情况呢?
陈云后来作过解释,说自己向毛主席提议降到1600万吨时,毛主席很不高兴,还把这件事跟总路线联系起来,这样一来,陈云就不敢再提了。
那么,毛主席到底有没有这个意思呢?
我们再来看看毛主席说的那句话——“那就拉倒。甚至这个总路线究竟正确不正确,我还得观察,随时准备修改总路线。”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好像并没有不高兴的意思,但是,如果换个语气来说,就不好说了。
我们不是当时在场的人,毛主席说这句话时到底是什么语气,我们也不得而知。
但是,陈云作为主管全国经济的负责人,因为毛主席说了一句不高兴的话,就改变了自己的主意,这也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的态度啊!
陈云有一个座右铭,叫“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但是从这件事来看,好像他并没有做到。
其实,毛主席对大跃进是很谨慎的,就在前一年,中央讨论1958年钢产量的时候,大家都认为1070万吨这个数字可以完成,只有毛主席不放心,就把冶金工业部负责人和几个钢铁大省的领导都叫去,一个一个询问他们的意见。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毛主席还是不放心,又把陈云叫去,结果陈云也说没问题,毛主席这才同意了这个数字。
可见,毛主席对钢产量的目标是很慎重的,并没有认为越高越好,对陈云说的那句话,应该也没有不高兴的意思,可惜陈云领会错了,没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成了一个遗憾。
(参考资料:《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张辽
这才是客观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