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4岁的尹同跃放弃一汽总装车间主任的稳定职位,受芜湖副市长詹夏来感召回乡创业。启动资金仅30万元,团队蜗居荒滩废弃砖瓦厂的三间小草房,被称为“八大金刚”。 尹同跃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1984年从安徽工学院汽车制造专业毕业,直接进了长春的一汽集团。从基层技术员干起,一步步爬到总装车间主任,还兼着物流科长,工作稳定,收入不错,还被评为“一汽十大杰出青年”。那几年一汽大众合资项目刚起步,他负责装配线协调,经验积累了不少。但芜湖那边,副市长詹夏来正谋划汽车产业,多次找他聊天,说什么“总为外国人打工没出息”,这话说动了尹同跃,他就这么辞了职,南下回老家。 其实,芜湖想搞汽车不是一时兴起,早从1992年就开始琢磨,那时地方上有个村办厂一年敲打几百台车,尝到甜头。詹夏来当时是市长助理,负责这个项目,经历过几次失败合作,比如通宝、三九、扬子那些,最后决定自己干。1995年,成立了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当成“951工程”的一部分,表面上低调,就叫零部件公司,实际是为造车铺路。尹同跃一到,就成了核心,詹夏来当董事长,他任副总。 创业起步真难,资金就30万,由市政府和几家单位凑的,团队先在城北荒滩上落脚,那儿是废弃砖瓦厂,只剩三间破草房。尹同跃带着七个人,凑成八人组,后来外头叫他们“八大金刚”,包括鲁付俊、周必仁、金弋波、杜文凯、陆建辉、张亚峰、冯武堂。这些人各有专长,有的管技术,有的抓管理,就这么挤在草房里办公。条件苦,资金紧,他们省着花,每笔账都记清楚,优先买必需工具和材料。詹夏来偶尔过来指导,强调本地发展要靠自己。 就这样,1997年3月18日,奇瑞汽车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7.52亿,由芜湖五家单位投资,詹夏来任董事长,尹同跃副总。初期目标是发动机厂,打下第一根桩。团队从英国买了二手福特生产线,花了2500万美元,本想让英国专家帮忙装,但那些人拖拖拉拉,进度慢。尹同跃急了,向领导立下军令状,说干不成就跳长江。他带队自己干,500天攻关,1999年5月18日,第一台发动机下线,一次点火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这事儿成了奇瑞的转折点。 同年12月18日,第一辆轿车风云下线,但没生产资质,上不了市。政府帮忙协调,2001年挂靠上汽,给了20%股份,换来准生证。风云上市后,卖得不错,同年10辆车出口叙利亚,开启海外路。那时候,国内轿车市场被合资品牌占着,奇瑞靠低价和自主打拼。2003年推出QQ,针对年轻人,定价3万,半年卖2.8万台,加速了轿车进普通人家。 尹同跃一直抓研发,定下“再难不省研发”原则。2005年,推出ACTECO发动机,100%自主知识产权,这在国内是头一遭。到现在,奇瑞专利申请超2.9万件。企业战略是“无内不稳,无外不强”,先稳内部,再扩外部,从卖车到输出技术。2004年,尹同跃当上董事长兼总经理,那年詹夏来因“红顶商人”争议卸任,但尹同跃继续带队。 发展中也有坎坷,比如2005-2013年车型召回近30万台,燃料泵问题。但奇瑞没停步,2006年销量27.24万,自主第一。2007年,第100万辆车下线,还和美国量子公司合资。2010年,全球销量68.2万,增长36.3%。2011年,尹同跃启动改革,砍产品线,提升质量,推出艾瑞泽7等新车。 出口是亮点,从2001年起,连续21年乘用车出口中国第一。2007年,销往56国,建厂在俄罗斯、伊朗等。到2022年5月,全球用户超1000万,海外195万。2024年,海外销量114.5万,覆盖80多国,还进世界500强,排385位。累计用户1490万,海外410万。尹同跃推动混改,2019年引入新投资,优化结构。 奇瑞从草房起步,到现在完整体系,四大工艺车间,整车、动力总成、零部件全链条。尹同跃带队,坚持创新,ISO认证,安全环保。品牌扩展到星途、捷途、iCAR,还推终身质保、二手车服务。2024年销量2603万,营收480亿,增长超50%。这路走来,靠的就是那股子自主劲儿,从无到有,证明中国人能造好车。
又是140年来汽车工业最伟大的发明[捂脸哭]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