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俄罗斯由梅德韦杰夫掌权,俄乌冲突应该早就结束了。梅德韦杰夫比普京对待外部势力时,更加强硬,如果俄乌冲突在普京时代不能结束,等到了梅德韦杰夫接手,乌克兰恐怕会很惨。 要弄明白梅德韦杰夫掌权会不会让俄乌冲突更早结束,得先把这两人的关系和俄罗斯的政治逻辑搞清楚。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这对“黄金搭档”合作了二十多年,表面上看梅德韦杰夫是强硬派,实际上他的角色更像是普京手里的“白手套”——对外放狠话、当靶子,对内维持政策连贯性。 就像2022年立陶宛封锁加里宁格勒时,梅德韦杰夫直接放话要“切断波罗的海国家的氧气”,但最后落实的还是经济反制措施,没真的动武。这种“红脸白脸”的组合,本质上是普京时代俄罗斯外交策略的一部分。 从政策延续性来看,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在俄乌冲突的核心目标上高度一致。2025年6月梅德韦杰夫明确表示,俄军行动会持续到达成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等目标为止,这和普京2022年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时的表态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梅德韦杰夫多次强调,冲突持续的根源是西方军援,只要北约停止拱火,战争“几天就能结束”。这种把责任完全推给外部势力的逻辑,和普京政府的官方口径完全同步。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安全会议主席由普京亲自兼任,梅德韦杰夫作为副主席,在军事决策上并没有实际的拍板权。 真要让梅德韦杰夫掌权,冲突不但不会结束,反而可能更难收场。他那套“以强硬对强硬”的风格,大概率会刺激西方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 比如2025年7月他和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的口水仗,直接把谈判窗口堵死了——格雷厄姆要求俄罗斯“立即和谈”,梅德韦杰夫回怼“轮不到你指手画脚”,还强调“只有达成所有军事目标才会停火”。这种态度只会让双方立场更对立。 更麻烦的是,梅德韦杰夫在经济领域的短板可能拖累战争进程。2008年他当总统时,俄罗斯经济就因为过度依赖能源出口被全球金融危机冲得七零八落,要是现在他主政,面对西方制裁时的资源调配能力恐怕还不如普京。 从历史经验看,梅德韦杰夫的强硬更多是战术层面的表态,而非战略调整。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期间,他虽然签署了承认南奥塞梯独立的命令,但实际军事行动是由普京团队指挥的。这种“前台表演、后台操控”的模式,决定了他就算掌权也很难突破普京设定的战略框架。 再说了,俄罗斯政治精英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普京的“近卫军”(强力部门)才是国家安全决策的核心。 梅德韦杰夫作为圣彼得堡法律学派出身的技术官僚,在军队和情报系统里的根基远不如普京深厚,真要在战场上搞激进操作,可能连后勤补给都调不动。 最关键的是,俄乌冲突的本质是地缘政治博弈,不是换个领导人就能改变的。梅德韦杰夫再强硬,也改变不了俄罗斯经济总量只有中国广东省的现实,更阻止不了北约东扩的趋势。 他2023年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说“冲突可能持续数十年”,这话其实暴露了俄罗斯的无奈——就算换谁上台,只要西方持续输血乌克兰,俄罗斯就很难彻底打垮对手。 而且梅德韦杰夫自己也清楚,真要把乌克兰逼到绝境,北约直接下场的风险会呈指数级上升。2025年5月他警告西方“最后通牒会导致冲突进入更可怕阶段”,这话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对局势失控的担忧。 说白了,梅德韦杰夫掌权后的俄乌冲突,大概率会变成“更激烈的消耗战”。他的强硬言论会让西方找到更多制裁俄罗斯的借口,乌克兰会获得更多先进武器,而俄罗斯有限的国力可能会被拖入更深的泥潭。 俄罗斯要真想结束冲突,靠的不是换个更强硬的领导人,而是找到让各方都能下台阶的政治解决方案——但这在梅德韦杰夫的字典里,可能连一页纸的位置都没有。
如果俄罗斯由梅德韦杰夫掌权,俄乌冲突应该早就结束了。梅德韦杰夫比普京对待外部势力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08-11 12:18:39
0
阅读:44
四大令
俄罗斯高层一致认为,普京无比英明,特别军事行动搞成这个熊样的根本原因在于乌克兰,乌克兰应该放弃抵抗,无条件投降,乌克兰应该承担俄乌战争的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