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陈永贵病逝,乡亲们在大寨搭了灵棚,不料,昔阳县领导却说:不拆,就不去祭奠。在得知此事后,“铁姑娘”郭凤英这样说…… 陈永贵这个人,出生在1914年,那时候山西昔阳大寨村穷得叮当响。他家是贫农,爹早早没了,他从小给人当长工,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没上过啥学,认字都费劲,属于半文盲那种。抗日那会儿,他参与过地方上的事儿,后来还被关了一年。1948年入了党,从生产委员干起,1952年当上大寨大队支部书记。这时候,他开始带着村民们整土地。大寨那地方,山多地少,石头到处是,种地难得很。他组织大家挖沟、修坝、平田,用秸秆和农家肥改良土壤。1952年亩产才237斤,到1962年就蹦到774斤了。这成绩可不是吹的,村民们实打实干出来的。 1963年夏天,大寨遭了大洪水,石坝塌了,窑洞毁了,粮食颗粒无收。陈永贵没要外头援助,就靠自己人修复。一年工夫,地又整好了,还向国家交了不少粮。这事儿传开后,全国开始学大寨,强调自力更生。他自己也一步步往上走,先是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后来1973年进中央政治局,1975年当上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农业。身在高位,他还是保持农民样子,裹着头巾开会,自带粮票吃饭钱,从不搞特殊。在一次会议上,大家交茶费,他直接喝白开水,省那几分钱。 1978年以后,农村政策变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他逐步退下来,1980年辞去副总理,回到大寨。回村后,他也承包土地,继续管农田,帮助村民提高产量。家里四口人,月收入就150块,他要求节约到底,买冰棍都挑便宜的给孙子。晚年,他还惦记着村里的经济建设,推动大家多挣钱。总之,他一辈子就围着土地和农民转,从没变过调。 1986年3月,陈永贵得肺癌住院,在太原市人民医院躺着,病情越来越重。他临了还问春耕的事儿,田地长势啥样。26号那天,他走了,71岁。消息传回大寨,村民们伤心坏了,自发搭起灵棚,准备送他最后一程。没想到,昔阳县领导听说后,说灵棚不拆,他们就不去祭奠。这话一出,村民们不干了,觉得这不合情理。大家商量着,找来郭凤英帮忙。她是村里的劳动模范,外号“铁姑娘”,以前跟陈永贵一块儿干活多年。郭凤英一听,就明确说,灵棚不能拆,拆了她就不参加。她的态度很硬气,村民们听了更有底气,坚持不让拆。 这事儿闹腾一阵后,县领导那边松口了,同意保留灵棚,祭奠正常进行。仪式办完,陈永贵的骨灰按遗愿,部分撒在大寨田里,剩下的安葬在虎头山,跟他第一任媳妇合墓。墓地建得简单,碑上刻着他的名字和生平。从农民到副总理,再回农民,他的一生就是农村发展的写照。他的贡献,大寨的梯田到现在还用着,产量稳稳的。郭凤英后来继续在村里干活,传承那些老经验,推动经济往前走。
1986年,陈永贵病逝,乡亲们在大寨搭了灵棚,不料,昔阳县领导却说:不拆,就不去
运赛过去
2025-08-08 15:19:4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