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一农民因为贪小便宜,娶了一个不要彩礼的媳妇,谁知这个媳妇到家既不给他

历史播报员 2025-08-08 13:23:22
1971年,一农民因为贪小便宜,娶了一个不要彩礼的媳妇,谁知这个媳妇到家既不给他做饭,也不和他同房。可直到八年之后,农民才发现,自己这个老婆居然不是一般人! 陕西武功县的庄稼汉魏振德这辈子都忘不了1971年那个冬天,村里老光棍娶了个城里来的二婚媳妇,这事儿搁哪个生产队都是新鲜事。 更稀奇的是这媳妇不光不要彩礼,还带着满肚子墨水——谁能想到这个被乡亲们背后指指点点的"坏分子",竟是大学毕业生,还跟课本里写《落花生》的大作家沾亲带故。 那年头魏振德已经四十八了,身边带着个十岁大的拖油瓶,生产队里传得沸沸扬扬,说新来的女知青许燕吉是犯了事才下放的。 可老魏顾不得这些闲话,能有个女人帮着照看娃,总比爷俩干啃窝头强。 民政局扯证那天,许燕吉直截了当跟老魏摊牌:搭伙过日子行,同房生孩子甭想,家务活顶多收拾收拾屋子。 要说老魏心里没疙瘩那是假的,新媳妇整天捧着书本写写画画,下地干活都躲着人。 村里老娘们嚼舌根,说这城里来的娇小姐怕是连麦苗韭菜都分不清。 可日子长了,老魏发现自家娃跟着后娘识了不少字,家里破瓦罐里插着野菊花,灶台上永远温着玉米糊糊。 渐渐地,生产队的人也不再说闲话——那年月谁家婆娘能把补丁衣裳缝得跟新的一样? 在1979年秋收时节,公社大喇叭突然通知许燕吉去县里开会,回来后这素来沉静的妇人眼里泛着泪光。 原来上头来了文件,给她二十年前的冤案平反了,这事儿还得从1954年说起,农大毕业的许燕吉分到石家庄奶牛场当技术员,却因为家庭成分遭人诬陷。 最让她寒心的是丈夫吴富融,不仅在她入狱时提出离婚,连难产夭折的孩子都没来看最后一眼。 老魏蹲在门槛上抽完三袋旱烟,第二天天没亮就去生产队开了证明,村里人都说他傻:"好容易熬到婆娘能回城吃商品粮,这不放鹰的放风筝?" 老魏闷头收拾着晒场上的玉米棒子,瓮声瓮气回了一句:"人家金凤凰落咱草窝里八年,够仁义了。" 谁也没想到,许燕吉在南京农科所站稳脚跟后,转头就把老魏爷俩接进了城。 所领导给老魏安排在畜牧站养实验兔,儿子插班进了重点中学。 每逢周末,家属院里总能看到穿中山装的老汉提着菜篮子,后头跟着戴眼镜的妇人,操着带关中腔的普通话跟邻居打招呼。 许燕吉晚年写回忆录时提到这段婚姻,说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酸枣树,看着扎手,结的果子却能充饥度荒。 当年农科所同事给她介绍过留洋教授,她都摆手谢绝,有次单位茶话会上,她指着窗外正在喂兔子的老魏说:"甭看老魏不识字,那年月敢娶'黑五类'的汉子,比啥知识分子都有胆气。" 2006年许燕吉病逝前,把攒了半辈子的积蓄分成两份。一份给养子出国留学,一份给老魏在终南山下置了间养老院。 出殡那天,七十三岁的老魏抱着骨灰盒不肯撒手,嘴里反复念叨着:"说好给我送终的,咋自个儿先走了呢..." 山风卷着纸钱掠过麦田,恍惚又回到1971年那个飘着雪花的黄昏,两个被时代洪流冲到一起的苦命人,在秦岭脚下点燃了半截红蜡烛。
0 阅读:275
历史播报员

历史播报员

阅读不一样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