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一女子结婚6年不能生育,被丈夫赶出家门。之后,她被一名年轻军官看上。她拒绝道:“我不能嫁给你,我不会生孩子。”军官说啥也要娶她。岂料,婚后不久她就怀孕了,还生养了11个孩子。
1900年,广东高州一户破落乡绅家里有个女娃呱呱坠地,取名秀英,这姑娘打小命苦,祖上虽说阔过,传到她爹这辈只剩个空架子。
十岁那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爹妈一咬牙把她送到外祖母家寄养,转头送进戏班子学唱粤剧讨生活。
戏台子上混了四年,十四岁的小丫头硬被塞进花轿抬进当地李姓富商家,新郎官是个脾气暴躁的主儿,婆婆更是个刁钻刻薄的老太太。
新媳妇天不亮就得起来劈柴烧水,饭桌上连口热汤都喝不上,挨了打骂想回娘家诉苦,娘家亲戚反倒劝她:"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忍着吧!"
六年光景一晃而过,婆家扔给她一纸休书——"不下蛋的母鸡留着干啥?"街坊四邻指指点点,连亲爹亲妈都觉得丢人现眼。
二十出头的莫秀英咬碎银牙,抹了把脸重新登台唱戏,别说,这姑娘天生一副金嗓子,扮上戏装往台上一站,活脱脱从画里走出来的美人。
戏园子门口天天停满达官贵人的轿子,送金银珠宝的、递名帖的排着队来,她这回学精了,甭管多贵重的礼物全给退回去。
倒不是她清高,吃过男人的亏,知道这些公子哥儿没几个真心,直到有天戏园子角落冒出个穿灰布军装的年轻人,连着半个月天天蹲在最后一排听戏。
这人叫陈济棠,当时在粤军里头当个芝麻大的小参谋,军饷本来就不多,他偏要省吃俭用攒钱买戏票。
别的军官都笑他傻:"那莫姑娘眼界高得很,省下钱打水漂呢!"这边军官也不恼,照旧经常来看戏,给她捧场。
莫秀英早注意到这个穷军官,有回散戏特意让班主把人请到后台。
"陈长官,听说您家里早有正房太太?"这个女人开门见山。
陈济棠臊得满脸通红,搓着手说:"家里是给说了门亲,可我跟她...跟您说实话,我连她长啥样都记不清。"
莫秀英叹口气:"您也看见我之前的下场了,生不出孩子的主儿,何苦来招惹?"
陈济棠急得直跺脚:"我要在乎这个,天打雷劈!"
就这么着,二十二岁的莫秀英顶着"二房"的名头进了陈家,说来也奇,过门第二年她肚子就有了动静,接二连三生了七个儿子四个闺女,街面上传得神乎其神,都说这姑娘前头六年是让李家给耽误了。
陈济棠官运跟着旺起来,从营长一路升到军长,莫秀英没读过几天书,可脑子活泛得很。
见丈夫整天忙公务,她悄悄把家里账目理得明明白白,有回陈济棠为军饷发愁,她翻出账本指给他看:"这几个月的烟酒钱省下来,够给兄弟们添两挺机关枪。"
1929年陈济棠当上广东总司令,莫秀英正式扶正成了司令夫人,别家太太忙着打麻将买首饰,她倒好,三天两头往乡里跑。
有次在从化看见老百姓啃树皮,回来就跟丈夫急眼:"当官的仓库堆着陈米,外头百姓饿得眼发绿,这像话吗?"没过半个月,二十万斤救济粮就发下去了。
这夫人管起事来风风火火,修公路她盯着施工队干活,盖学校她亲自验收课桌椅。
广州城里传开句话:"有事找莫五姑,比找衙门管用。"
有回码头苦力闹罢工,警察要动粗,莫秀英坐着黄包车赶到现场:"大伙儿要讨活路没错,可这么堵着货船,洋人的货烂在船上,咱们的茶叶丝绸也出不去不是?"
三言两语说得工人们散了,回头她真帮工头们涨了工钱。
1936年丈夫跟老蒋闹别扭,日本人趁机来拉拢,莫秀英把丈夫拽进书房:"当年穷得叮当响都不当汉奸,如今翅膀硬了反倒要低头?
这话戳了陈济棠肺管子,第二天就宣布下野避风头。
后来抗战全面爆发,两口子把家底掏空买飞机大炮,莫秀英连陪嫁的首饰都捐了出去。
要说这女人心细,打仗那会儿伤员住进她家公馆,她挨个问人家籍贯。
广东兵想喝老火靓汤,湖南兵馋辣子,她都吩咐厨房照做。
有北平来的学生兵想吃炸酱面,厨子不会做,她亲自挽袖子下厨。
小战士捧着碗直掉眼泪:"这面味儿跟我娘做的一模一样。"
1947年冬天,莫秀英没熬过肺病。出殡那天广州城白茫茫一片,送葬的老百姓从东山排到沙河。
陈济棠这个铁汉子趴在棺材上哭得站不起来,后来给人写回忆录时说:"没有秀英,我陈济棠早不知道栽哪个阴沟里了。"
如今珠江边上还有个秀英码头,老广州人路过总要跟后生讲:"当年莫五姑在这儿发救济粮,领过粥的孩子现在都当爷爷喽!"
茶楼里说书先生一拍醒木:"要说这广东近代史,得从一位被休的戏子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