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位老妇人请“汉奸”侄子吃饭,突然压低声音道“孩子,给我弄300发子

冰希祖宗 2025-08-07 13:27:45

1941年,一位老妇人请“汉奸”侄子吃饭,突然压低声音道“孩子,给我弄300发子弹。汉奸一瞪眼:“你要子弹干啥?”“给八路军。”汉奸啪的一拍桌子,噌的一下,站起来:“你不想活了?

深秋的沂蒙山区,一位裹着小脚的老妇人提着竹篮跨进伪军据点大门,看门的士兵认识这个常来送饭的老太太,懒洋洋地抬手放行。

马英宗穿过两道岗哨,径直走向侄子的住处,屋檐下晾着的黄呢子军服刺得她眼眶发酸——那是日本人才穿的料子。

伪军队长王云蓬正对着镜子整理武装带,听到熟悉的脚步声浑身一颤。

自打跟着日本人做事,他最怕见的就是这个把他拉扯大的姑姑,桌上摆着新烙的煎饼、冒着热气的杂粮粥,都是他小时候爱吃的,可这会儿闻着香味却像吞了秤砣。

马英宗把筷子塞到侄子手里,转身闩上门闩,油灯的火苗晃得墙上影子忽大忽小,她盯着墙上挂的东洋刀,从怀里摸出个布包。

裹了三层的粗布里躺着两颗带血的子弹头,这是前些日子游击队托人捎来的。

山区里的枪械比人金贵,战士们打完仗都要在弹坑里扒拉铜壳。

王云蓬手里的煎饼碎在桌上,他当然认得这两颗七九步枪弹,月初在刘家峪交火时,皇协军往山沟里撒出去上千发子弹。

游击队缺枪少弹不是秘密,可没想到会缺到让老太太出面讨要的地步。

窗根底下传来巡逻兵的脚步声,他慌忙把布包塞回姑姑怀里,手心里全是冷汗。

这个小脚老太太没接那个布包,她解开绑腿,露出双肿得像馒头的脚。

山路上的碎石子隔着千层底扎进肉里,这三十多里她是踩着血印子走来的。

游击队队长红着眼眶说的那句"大娘,三百发子弹能救二十条命"还在耳边打转,她把布包往桌上一拍,震得茶碗叮当响。

接下来的半个月,王云蓬的勤务兵发现队长总往军需库钻,仓库里新到二十箱沈阳兵工厂的子弹,木箱上印着"昭和十六年造"的蓝戳。

王云蓬支开值班的军需官,说是奉太君命令检查弹药,手指头在子弹堆里来回扒拉。

七九步枪弹混在六五子弹里格外显眼,他每箱挑出十五发,指甲缝里沾的全是枪油。

运送子弹那天飘着细雨,马英宗戴着斗笠蹲在城门外的菜地里,两个箩筐埋在萝卜堆下头,守城门的伪军掀开盖布瞅了眼,烂菜叶底下的鸡蛋倒是新鲜。

王云蓬骑着自行车追出二里地,车把上挂着两条咸鱼,说是给姑姑补身子。

等转过山坳看不见城门楼子,他哆嗦着手把车后座捆着的麻袋卸下来,三百发子弹在布袋里撞得哗啦响。

这批子弹在三天后的夜战中派上了用场,游击队员摸着刻有"奉天造"字样的弹壳直纳闷,都说关东军的装备精良,没想到连子弹都上赶着往山里送。

她坐在炕上纳鞋底,听着远处闷雷似的枪声,锥子扎破手指都没察觉,油灯底下,给侄子做的新布鞋还差几针就能收口。

王云蓬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那年冬天军火库的账本平白少了三百发子弹。

日本人把军需官吊在房梁上抽得皮开肉绽,他躲在厕所里吐得昏天黑地。

第二年开春游击队端掉据点时,他在俘虏堆里看见姑姑站在红旗底下,小脚上的布鞋针脚密实,正是腊月里熬夜赶出来的那双。

0 阅读:134
冰希祖宗

冰希祖宗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