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前后,菲律宾是亚洲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当时菲律宾的人均GDP仅次于日本,名排前列,但随着1965年小马斯科的爹老马科斯当选菲律宾总统之后,菲律宾人民的噩梦降临。 1965年,菲律宾摘下亚洲经济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人均GDP傲视群雄,仅次于日本,然而,当老费迪南德·马科斯坐上总统宝座的那一刻,繁荣的画卷被悄然撕裂。 近六十年后的今天,菲律宾的轨迹再次剧烈转折,这一次,它被推上了大国军事博弈的风口浪尖。 2025年,菲律宾正迅速成为美国印太军事布局中一枚高亮标记的棋子,美军“提丰”中程导弹系统悄然部署吕宋岛北部。 这些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利器,射程覆盖范围令人屏息,它们能轻易触及中国东南沿海关键目标,甚至深入南海腹地。 军事专家们直言,这绝非简单的防御姿态,而是美国在“第一岛链”构建进攻性力量的关键一步,将菲律宾牢牢绑上了美国战车。 美菲军事协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展开,今年6月规模空前的“肩并肩”联合演习硝烟未散,7月,日本自卫队首次加入美菲联合海上巡航,三方舰艇在争议海域搅动波涛。 更令人警惕的是,菲海岸警卫队船只屡屡在争议岛礁附近挑衅,甚至故意冲撞中国海警船,每一次碰撞,都伴随着美国高调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承诺,火药味在南海弥漫。 这些动作背后,是美国意图在台海及南海冲突中,将菲律宾打造成前沿堡垒,一旦台海生变,吕宋岛的美军基地可成为关键后勤与火力支点,直接介入台海局势。 这无异于在邻居的客厅架设机枪,其风险与挑衅性不言而喻,菲律宾自身,正被拖入一场它无力掌控、却必须承担灾难性后果的新冷战前线。 然而,当小马科斯政府将国家安全押注于域外力量时,菲律宾普通民众的真实困境却被忽视,军费开支的膨胀挤压了本应用于民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在吕宋岛北部,美军基地扩建带来的环境破坏与社区侵扰引发强烈抗议,三描礼士省的渔民发现,传统渔场被军事设施封锁,生计无着。 马尼拉拥挤的公立医院里,医生们无奈地表示,维持一台精密医疗设备运转的电费,甚至抵不过美军基地新装空调的耗电量。 民众的愤怒在沉默中积累:安全难道仅仅等同于外国驻军和导弹吗?历史似乎笼罩着宿命般的阴影。 1965年,当菲律宾人将希望寄托于强人马科斯时,无人预见随之而来的漫长黑暗,六十年后,当国家战略再次严重依赖外部强权,将自身定位为大国博弈的棋子,菲律宾是否正重蹈覆辙? 这种选择在短期内或许能换取某些安全承诺,却必然牺牲真正的战略自主与国家长远发展的根基, 菲律宾今日的军事化转向,是主动选择还是无奈之举? 答案或许复杂,但清晰的是,夹在巨人之间的国家若不能保持清醒的战略定力,极易沦为棋盘而非棋手。 当域外大国的导弹车隆隆驶入,当联合演习的炮火映红南海的天空,菲律宾人必须追问:这究竟是通向安全的道路,还是另一场噩梦的序章? 历史的教训如铁:真正的安全与繁荣,无法在他国的枪炮阴影下生根发芽。
1965年前后,菲律宾是亚洲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当时菲律宾的人均GDP仅次于日本
老阿七说史
2025-08-07 11:14: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