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日本要气死了!日本顶尖科学家藤岛昭,竟带着他们的机密技术,连夜组团投奔中国,他还放出狠话:一定会帮中国登上科技这座高峰! 这件事一下在日本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作为被称为“国宝”的顶级专家,藤岛昭带队搬去中国,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也有人深感无奈。事情真正的导火索并不难理解,在一次中日科学家座谈会上,藤岛昭直接亮出自己被驳回的经费申请单。上面写得很明白:研究周期太长,没有直接效益,所以不给钱。这张小纸片其实正暴露出了日本科研体制的问题。 自2004年日本大学推行“自负盈亏”以来,科研资金普遍吃紧,尤其基础研究越来越难获得持续投入。管理层关注短期回报,对看不出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基本不投钱。藤岛昭的光催化研究要长期投入,回报周期长,结果就是再厉害也得各处求人,每一次申请都很难通过。他曾经为一笔小金额设备费,反复向不懂科学的年轻审批员低头,但人家一句不了解直接拒绝。这对科研工作极为打击。 其实,藤岛昭的光催化成果潜力很大。比如,这项技术可以让建筑或瓷砖表面自动分解油污,护栏装上可以净化空气,用在口罩上还能提升防护。从1967年发现本多-藤岛效应以来,他一直是全球领域里最知名的专家之一。这么重要的技术,却在日本被忽视。 反观中国,藤岛昭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待遇。上海理工大学为他和团队准备了充足科研经费,三个月内建起了高标准实验室,团队要的设备都全力配齐。这样一来,他和23个核心成员带着技术和团队整体迁移到上海,终于不用为经费头疼,专心做研究。藤岛昭也坦言,想在中国实现改变世界的成果。事实证明,好的科研环境比空喊口号更有吸引力。 到2024年,他在上海实验室工作得很起劲,有日本同行来访,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没正面回答,只带大家参观最新成果,说科学最终属于让它落地的地方。这其实也反映出现实,人才会自然流向能够尊重和支持创新的环境。 藤岛昭改换门庭,不是什么简单跳槽,而是科研环境现实的折射。基础科学的发展并不能只依靠短期利益,国家和机构的眼光必须放长远。为科学家提供稳定的资源和尊重,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根本。 中国之所以能吸引像藤岛昭这样的顶尖团队,正是因为踏实投入、敢于长期培育科研沃土。对科研人的认可与自由,才是打造世界级科技力量的关键。未来人才更会选择懂得沉淀、允许失败和创新的地方。因此,这件事对各国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信号。 你觉得科学家和科研环境最需要的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月亮]日本要气死了!日本顶尖科学家藤岛昭,竟带着他们的机密技术,连夜组团投奔中
芸霄记史
2025-08-06 12:18:15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