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那纸约谈通告贴在官网时,英伟达的中国团队大概正盯着股价直线跳水。 通

锐擎看科技 2025-08-06 08:42:07

国家网信办那纸约谈通告贴在官网时,英伟达的中国团队大概正盯着股价直线跳水。

通告措辞冰冷:要求英伟达限期提交H20芯片安全风险的证明材料,依据是《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三条红线。

三天后,人民日报评论版抛出标题《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将技术争议升格为国家信任危机。

安全红线:从“特供芯片”到“特洛伊木马”

这场风暴的导火索埋在美国国会山。

2025年初,多名美国议员公开鼓吹“所有出口中国的先进芯片必须植入追踪定位功能”,而人工智能专家证实,英伟达的远程控制技术早已成熟。

H20芯片——这款为绕过美国出口限制打造的“特供阉割版”,性能仅有旗舰H100的15%-30%,却暗藏致命隐患:

数据主权漏洞:芯片默认将数据回传至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政府可实时调取,直接踩中中国“数据不出境”的红线;

远程瘫痪风险:一旦触发关闭指令,搭载H20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骤停,医院AI诊断系统瞬间崩溃。

英伟达连夜声明“绝无后门”,却被网友翻出棱镜门旧账:“卖自行车装导弹控制器,谁信?”

资本市场的反应比政策更残酷:

英伟达市值单日蒸发7615亿元,70万片H20库存积压,新增30万订单紧急叫停;

华为昇腾910B逆势崛起,性能达H20的85%,成本低33%,独吞中国移动191亿订单;

寒武纪单日成交额飙至47亿,国产算力卡份额从14%猛增至34.6%,2025年预计突破55%。

更深的危机在消费端蔓延。

英伟达RTX 50系列显卡因销量惨淡,被迫在欧洲降价4%,中国库存积压如山,计划月底降价清仓。

黄仁勋三次访华推销的算盘,终究落空。

替代狂潮:从“能用”到“敢用”的跨越

当周鸿祎在互联网大会上宣布“360全面转用华为芯片”,全场掌声雷动。

这位安全教父说得实在:“国产芯片差距在,但只有真用起来才能进步!”

国产替代的逻辑正在质变:

性能突围:华为昇腾384超节点实测算力超英伟达旗舰系统60%,在芜湖、贵安打造出3毫秒超低时延算力网;

生态破壁:华为KN框架实现CUDA生态80%兼容性,开发者迁移成本骤降;

政策兜底:新建智算中心国产芯片采购比例被硬性规定为86%,外企通道基本关闭。

中芯国际7nm产线全速运转的轰鸣声,成了这场战役最响亮的注脚。

黄仁勋的困局:华裔身份救不了地缘博弈

穿唐装、说中文、回忆台湾童年……黄仁勋的“中国情怀”营销曾让部分人动容。

但当美国商务部强制要求芯片植入监控功能时,他选择低头妥协。

这种撕裂注定悲剧:

对美国政府:H20被强塞“数字锁链”,沦为监控工具;

对中国市场:阉割性能却附加风险,被讽“高价买镣铐”。

当国家安全部7月发布“境外芯片后门预警”时,英伟达在华命运已然注定。

英伟达并非第一个离场者。2016年谷歌退出,2023年甲骨文裁员,2025年特斯拉减产——美国科技公司在华折戟的名单越来越长。

但这次不同:

被动撤退变主动驱逐:中国首次以安全法为武器,对芯片级风险亮剑;

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创市场:华为昇腾已向东南亚输出智算方案,中芯国际承接中东芯片代工。

东莞某服务器工厂的车间里,工人正将华为昇腾910B装入机架,替换刚拆下的H20芯片。

厂长指着轰鸣的生产线说:“以前怕不用英伟达会落后,现在怕用了它被断电。”

这场博弈没有赢家,但有清醒者。

当美国议员在国会山欢呼“用芯片锁住中国”时,硅谷分析师泼出冷水:“失去全球最大AI市场,英伟达的领先技术还能烧钱研发多久?”

而北京中关村的咖啡厅里,年轻工程师们争论着寒武纪与华为海思的架构优劣——当讨论焦点从“能否替代”变成“选谁更好”,时代的转折已悄然落地。

五年后回望今天,人们或许会记得:中国算力的真正觉醒,始于一颗被强制植入后门的芯片,终于一群不再仰望星空的工程师。

英伟达的离场钟声已经敲响,而中国芯跳正穿透地缘政治的铁幕,传出属于自己的节奏。

0 阅读:78
锐擎看科技

锐擎看科技

锐擎喜欢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