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寒心了!” 上海一位老人去世后,远在国外的女儿火速赶回,直奔法院要求继承全部房产,可她不知道,老人早已将房子留给了照顾自己 28 年的外甥女,女儿一怒之下将表姐告上法院,法院最后这样判了! 浦东新区法院的调解室里,王晓把户口本拍在桌上,红色封皮边缘泛着磨损的白痕。 “我是独生女,法律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就该是我。” 她说话时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手腕上的名表时针指向伦敦时区,那是她从希思罗机场飞来时未来得及调整的。 对面的周小冬双手交握放在膝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怀里抱着的铁皮饼干盒微微发烫,里面是王达立老人的遗嘱公证书,塑料封皮被体温焐出了一层薄汗。 饼干盒底层压着张 1994 年的电费单,户名是王达立。那年周小冬刚搬来,单子上的数字突然从每月 12 度蹿到 45 度。 老人关节炎发作整夜开电热毯,她怕浪费,每晚等老人睡熟后悄悄关掉,凌晨三点再爬起来打开。 这个习惯她保持了十年,直到换了变频空调才作罢。社区档案里,2003 年冬季供暖记录显示。 这套房子的暖气总比邻居家早开半月、晚关一月,收费员备注栏写着:“住户是独居老人,外甥女代缴费时总说‘温度调高些’。” 公证员老李记得 2019 年那个下午,王达立老人拄着碳纤维手杖,一步步挪进公证处。 他从怀里掏出布包,里面是房产证和一张写满字的信纸。 “我女儿?” 老人提起王晓时,浑浊的眼睛亮了亮又暗下去,“上次回来还是 2008 年,带了个外国女婿,吃饭时一直看手机。” 他让公证员念信上的照料清单:“早上五点半煮小米粥加南瓜;上午十点吃降压药后晒半小时太阳……” 念到末尾,老人突然说:“把房子给小冬,她比亲闺女还亲。” 一审判决书送到周小冬手里那天,她正在整理老人遗物。五斗柜最底层的木盒里,是王晓从国外寄来的明信片,每张印着不同风景,背面只标注 “勿念”。 最底下压着 2018 年脑梗住院的缴费单,金额 38650 元,收款人签名是周小冬 —— 那是她取了给儿子买房的首付。 这些后来都成了二审证据,单据背面有老人用铅笔写的小字:“欠小冬的,这辈子还不清。” 王晓在二审法庭上出示了汇款记录:28 年间寄过 17 笔钱,总计 23 万元。“这说明我尽了赡养义务。” 她的律师补充道。 周小冬的代理律师随后播放了一段录音,是社区重阳节活动时录的,王达立对着镜头说: “我那闺女寄的钱,小冬都给我存着,说等我走了留着办事。她自己的退休金,全花在我身上了。” 录音里还能听到周小冬劝老人:“舅舅别说这话,您好好活着比啥都强。” 法庭调查时,法官问王晓:“你父亲最后一次体检是什么时候?” 她愣了愣,说 “记不清了”,甚至说错了老人的生日。 而周小冬提交的 328 页照料日记里,详细记录着每次血压波动、换季穿衣提醒。 某一页画着简单的心电图,旁边写着:“舅舅今晚不舒服,心跳得像小鼓,我陪着他,不敢睡。” 终审判决下来那天,周小冬去了趟墓地。墓碑上的照片里,老人穿着她买的藏青色中山装,笑得露出牙床。 她把判决书复印件烧给老人,灰烬被风吹散时,手机收到法院短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涉案房产归周小冬所有。” 远处救护车的鸣笛声让她想起 2016 年,老人突发心衰,她跪在急诊室门口求医生 “一定要救活”,那天王晓的电话依旧无人接听。 王晓离开上海前,给周小冬发了条短信:“那房子我不要了,但你别想取代我的位置。” 周小冬没回,她正在给房子换锁,新锁芯是防撬的 C 级款。 阳台花架上,老人养的绿萝爬过了晾衣绳,那是她每天浇水时特意引导的方向,“这样能挡住西晒,舅舅夏天就不热了”。 社区网格员来登记信息时,看着满墙的生活照笑了:“这些照片里,您和老爷子就像亲父女。” 周小冬摸着照片里老人的脸,那上面有她用润肤霜揉出的光泽。
“亏大了!一分钟损失38万!”上海女子赤身裸体蒸桑拿,不料男保安突然闯入将她看光
【8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