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乾隆对明瑞的死异常愤怒。除了把见死不救的参赞大臣额尔登额凌迟处死,副将谭五格斩首外。
推荐额尔登额的富德被下狱,额尔登额的父亲被免职监禁,额尔登额的叔叔、兄弟、侄子等都被发配伊犁。可见明瑞的死对乾隆刺激有多大。
要知道明瑞不是寻常将领。
他是乾隆帝亲姑姑孝贤纯皇后的侄儿,镶黄旗贵胄。
但是他却在紫禁城根下追着老兵学射箭长大。
在二十岁征讨准噶尔时,他率三百骑兵横穿戈壁,磨穿靴底追杀叛军首领,归来时血污满身。
乾隆摩挲着他肩头的箭疤笑道,这小子,有姑父当年的狠劲!
当缅甸战局胶着四年、三换主帅时,满朝武将低头沉默。
此时明瑞站出来,拍着胸脯说,给我五千精兵,半年内定能荡平缅甸。
他知道这仗难打,可他更知道,皇上要的是“天朝上国”的脸面。
此时他不站出来,那让皇上的脸面往哪里放。
作为乾隆帝亲姑姑孝贤纯皇后的侄儿的他,义不容辞。
然而瘴气弥漫的雨林早已吞噬过两任总督,杨应琚因谎报军情被赐死。
而明瑞却在死寂中踏前接印,在出征那日,乾隆亲赐金鞘腰刀,刀光映着他叩首立誓的剪影,臣若不胜,当以死报!
之后便雄赳赳气昂昂一头扎进战场。
当大军深入缅甸后,之后的承诺在泥泞中瓦解。
因为雨季提前到来,棉甲吸饱雨水重如铁甲,士兵浑身溃烂跪地爬行。
更致命的是额尔登额率领的援军,这位开国功臣之后驻扎猛卯,日日饮酒听戏。
前线七道求援血书送达,他捻着胡子嗤笑,待秋风凉了再动身不迟。
在小孟育山谷,明瑞的三千残兵被五万缅军合围。
弹尽粮绝那天,无可奈何之下士兵煮食马鞍皮革充饥。
明瑞亲手斩杀坐骑分肉,自己嚼着草根下达最后军令,我断后,你们走!
当夜,他率四十亲兵反向冲锋吸引火力,身中三枪一箭,右腿折断。
倚靠焦黑树干自刎前,他将乾隆所赐腰刀深插土中,仿佛为京城的问责立下路标。
当明瑞死讯传到圆明园时,此时的乾隆正在观赏摔跤。
突然茶盏坠地的碎裂声让全场僵住,随即爆出雷霆怒吼,额尔登额!朕要活剐了你!
整个紫禁城都听见了皇上的怒吼,宫女太监吓得趴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
之后就将那个草包额尔登额,压入大牢听后发落。
而在刑部大牢里,额尔登额的父亲也就是那位三朝老尚书,此时被铁链锁着游街示众,烂菜叶砸满花白头颅。
百姓唾骂着,养出这等孬种,愧对八旗祖宗!
要是按计划,当额尔登额带援军,那必定会胜利。
但是贪生怕死沉寂温柔乡的额尔登额,不仅措施良机,还害的明瑞何众将士惨死。
之后乾隆的复仇链条绞碎了整个权力网络。
额尔登额凌迟1080刀,哀嚎声响彻西市。
而副将谭五格因迂回避战被斩首。
此时举荐人富德在狱中喊冤,乾隆将其奏折掷回,你讲情面时,可想过明瑞在饮血?
额氏三代男丁流放伊犁,女眷充为官奴
之后明瑞的葬礼极尽哀荣,灵柩覆黄龙旗返京,乾隆抚棺痛哭追封一等公。
但军机处暗室中,十三份弹劾明瑞“贪功冒进”的奏折正被焚毁。
皇帝需要的是激励士气的符号,而非真实的败军之将,褒奖忠烈与销毁非议,本是权力硬币的两面。
这场震怒实为精密的权力手术。
当乾隆在明瑞灵位前立誓“今后临阵脱逃者,三代连坐”,他真正构建的是皇权对军队的绝对掌控。
后来傅恒再征缅甸时,将领们冲锋竟相以明瑞遗刀为誓,生怕步额尔登额后尘。
明瑞的染血发辫最终供奉在紫光阁功臣像前,与开国元勋并列。
而额尔登额的残骨被抛入乱葬岗那天,北京城飘起大雪。
茶楼里的老旗人咂着旱烟叹,“六斤猪肉能收土匪心,千刀凌迟却剜不掉人性怯懦,乾隆帝筑的护城河,终究是血水混着泪水淌成的。”
明瑞的悲壮与额尔登额的怯懦,在丛林法则中折射出权力本质。
乾隆的雷霆之怒看似为忠义复仇,实则以恐惧重塑皇权枷锁。
当缅甸史书写下“满兵堪战”,他们铭记的不仅是断后将军的勇毅,更是一个帝国用鲜血浇筑统治根基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