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刘青山被处死13年后,他的大儿子报考清华大学,因家庭背景遭拒。于是,他的3个儿子找到举报者李克才:想为我们父亲翻案。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部反映新中国反贪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的电影在全国上映.
影片中所有人物都用真名实姓,观众们这才知道,原来当年冒着风险揭发这两人的英雄,是原天津专署副专员李克才。
电影播出后,李克才在邻里亲朋中成了名人,大家都佩服他不畏强权的勇气。
一天深夜,李克才家房门突然被敲响。
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三个陌生小伙子,长相相似,一看就是亲兄弟。
李克才请他们进屋,经过简短介绍才知道,这是刘青山的三个儿子:老大刘铁骑、老二刘铁甲和老三刘铁兵。
他们是来求李克才帮忙平反父亲的案子,说父亲被处决那会儿,他们年纪小,才七岁、四岁和婴儿状态,根本没能力懂父亲的事儿。
三十多年里,因为这个“大贪官儿子”的名头,他们处处受白眼、遭冷落。
父亲死后,母亲范勇一个人拉扯不了三兄弟,他们只好回到老家靠叔叔养活,日子过得挺苦。
三兄弟中,刘铁骑从小读书成绩好,高考都过了清华的分数线,却因怕“父亲是贪官”影响录取,只能选北京石油学院。
后来学校看他的分数确实高,专门开了党委会讨论才勉强收他入学,可这事让刘铁骑心里总有疙瘩。
还有谈对象时,邻居女孩刘继先和他感情深,但女方家长一打听是刘青山的儿子,马上逼女儿分手,好在那姑娘坚持住了,两人才成家。
刘铁甲和刘铁兵也逃不开这阴影,读书、工作都吃亏,刘铁兵连参军报国都因为政审没通过而泡汤。
八十年代初期,好些在运动中冤枉的老干部都平反了,家属也跟着沾光,他们看了电影就来找李克才,希望帮忙洗清父亲罪名,好让自己翻身。
李克才听了心里一惊,挺同情他们的处境。
但一听要“平反”,他当场就拒绝了。
为了让三兄弟明白真相,他原原本本讲起过去的事。
1949年7月,李克才从玉田县调到天津杨柳青当副专员,刘青山和张子善正好是他的顶头上司。
刚工作时,李克才还挺敬重这两位老革命出身的人。
可到了1950年“三反”、“五反”运动期间,情况不对劲了。
他跟刘青山汇报工作,刘青山老是哈欠连天、无精打采,样子活脱脱像吸大烟的。
更离谱的是,后来在他面前公然吸毒了。
李克才急得找张子善告状,没想到对方说“别瞎操心”,压根不管。
事后他才知道,刘青山和张子善早就狼狈为奸。
不仅专横跋扈排挤不同意见的同事,还合伙贪污公款。
有了钱,两人越发放肆,嫌公家配的吉普车太寒碜,竟动用大笔公款从美国买了两辆新轿车撑面子。
还经常勾搭着去娱乐场所鬼混。
更可笑的是,刘青山在生活上刁钻讲究,比如他爱吃韭菜饺子,又怕吃韭菜反胃,居然逼厨师想办法做出“没韭菜的韭菜味饺子”。
厨子被折腾坏了,只好包好饺子后把韭菜插在皮外面,煮完再抽出来。
李克才看了气不过,一封封材料举报,却石沉大海,甚至被上级领导直接转交到刘青山手里。
李克才没放弃,硬着头皮顶着压力。
1951年11月21日,河北省第三次党代会开幕,他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面对八百多与会代表,他一五一十揭发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所有罪行。
这事儿立马惊动了在场领导,第二天省委就派调查组下来调查。
保定当地干部也纷纷站出来,把证据都抖出来。
两人很快被逮捕,案子报给中央后,毛主席亲自批了“处决”,1952年2月10日,枪声一响结束了这俩人。
讲完这些,李克才对三兄弟说,你们父亲革命年代确实立过功,可功劳再大,盖不掉他在解放后贪污巨款、吸毒挥霍、欺负百姓的恶行,这些铁证如山的历史谁也翻不了案。
三兄弟默默听着,脸上表情复杂。
真相大白,他们终于明白了李克才当年的苦心,也清楚了父亲犯的错有多严重。
没再多说,他们道了歉离开李家。
刘青山这个案子,给所有当干部的人敲了警钟:不管有多大贡献,一旦贪图享乐、滥用职权,迟早毁了自己,还连累家人。
这一历史教训至今依然发人深省,也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在反腐工作中的力度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