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80的张廷玉被抄家,从屋里搜出36万两白银,乾隆得意笑道:“你的圣贤徒有其名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03 22:24:26

年近80的张廷玉被抄家,从屋里搜出36万两白银,乾隆得意笑道:“你的圣贤徒有其名!”在查看账单后,经无言以对,把抄家之物如数奉还,甚至还保有他配享太庙。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张廷玉是清朝唯一获得配享太庙殊荣的汉族大臣,一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大学士。 他早年进士及第,位至一品,在雍正朝立下卓越功勋,深受倚重,并得以在雍正遗诏中被赋予配享太庙的至高荣誉。 张廷玉获得配享资格的核心原因在于其雍正朝的杰出贡献。 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复杂局面中,他恪守纯臣本分,只效忠在位的康熙帝,不参与皇子党争,由此奠定了信任基础。 雍正继位后,面对诸多难题,张廷玉展现了卓越的治政才能。 当时数省交界处聚集大量无籍流民,隐患巨大。 张廷玉提出将流民“五家编户”,便于管理,并允许其子弟求学入仕,有效稳定了社会秩序。 力谏雍正免除山东大旱灾区一年赋税,缓解了民困。 辅佐雍正推行强硬反贪政策,自身亦严于律己,拒绝私情,依法惩办贪腐官员,毫不妥协。 正是这些关乎国本的重大贡献,使其配享太庙实至名归。 然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皇帝继位后,为稳固自身权威、震慑群臣、强化皇权,开始有意打压前朝重臣。 尤其忌讳潜在的“朋党”威胁,对雍正留下的顾命重臣张廷玉怀有猜忌。 此时,年事已高的张廷玉多次上疏请求告老还乡,本属正常,却恰逢乾隆需要立威之机。 张廷玉初次当面请辞,即遭乾隆严厉训斥,斥责其不思报国、有违“鞠躬尽瘁”之义,意在表明新君不可轻慢。 虽然后来乾隆勉强同意其退休,但君臣关系已现裂痕。 更关键的是,张廷玉对雍正赐予的“配享”荣誉在乾隆朝能否落实产生忧虑。 在此担忧驱使下,他不顾高龄严寒,特意从老家返京,不为贺年,而是当面向乾隆请求确保配享承诺。 此举在乾隆看来,是对新帝权威的极度不信任和施压,引发强烈不满。 乾隆虽然碍于先帝遗诏不得不口头承诺,但随即引用唐太宗在魏征死后砸碑的典故,隐晦警告张廷玉行为不端则荣誉不保。 张廷玉在获此带有警告的谕旨后,提前前往谢恩,又被乾隆解读为急躁不敬。 乾隆盛怒之下,削去其伯爵爵位,并首次公开宣布张廷玉“不配”享有配享太庙之荣,剥夺了这一殊荣。 真正致命的打击发生在乾隆十五年。 张廷玉的姻亲、原四川学政朱荃因隐瞒母丧、参与科考受贿被劾罢官。 乾隆抓住把柄,将此案与已退休的张廷玉挂钩,认定其有“失察”之责甚至暗中庇护。 乾隆派遣钦差大臣率兵卒前往张廷玉安徽桐城老家,名义上是收缴三朝皇帝御赐之物,实质近乎抄家。 一旦查出不明财物、禁书或朋党信件,足以株连全族。 当时张廷玉已78岁高龄。 面对突如其来的钦差队伍,他镇定率全家跪接圣旨,并亲自清点、陈列家中所有御赐物品于庭院,配合查验。 钦差德保等奉旨彻底搜查张府,结果却令乾隆极其尴尬。 所有查获物品、银两来源清晰,皆有皇家赏赐记录可循,账目完全吻合。 未发现任何涉及不敬、结党或违禁的书籍文件。 这次大动干戈的“抄家”,反而坐实了张廷玉一生为官清廉谨慎,公私分明,操守无可指摘。 乾隆骑虎难下,为自圆其说并平息物议。 斥责钦差大臣德保等人“妄加揣测,行止有亏”。 但仍以“失察”朱荃为由,罚张廷玉缴20万两白银作为赎金。 张廷玉去世后,乾隆权衡再三,最终决定恢复其配享太庙的资格。 这一方面是因风波平息后,需要宽慰因此事而惧于退休的官员群体。 另一方面也是对张廷玉一生功绩的重新肯定,并含蓄承认了之前打压的严厉。 乾隆还提拔了张廷玉的儿子张若澄、张若渟及昔日因牵连被贬重臣汪由敦之子等,作为补偿。 综观张廷玉与乾隆的恩怨,核心在于皇权更迭下新君主为强化权威的必要动作,他成为了乾隆树立威信、震慑群臣的政治牺牲品。 主要信源:(国学导航——《清史稿·本纪九·世宗本纪》)

0 阅读:0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