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000解放军被三万敌人包围,为了不泄露机密,旅长下令烧毁全部文件,并准备进行殊死一战。万分紧急之时,一位地主突然站出来:“慢着,我能帮你们突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调集30余万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当时中原解放军仅6万人,形势危急。 为掩护主力突围,鄂东独立第二旅奉命在佛塔山阵地阻击敌军三天三夜,成功吸引敌火力。 完成任务后,该旅艰难突围,于7月中旬抵达安徽岳西县一小镇休整,人困马乏。 小镇上住着乡绅地主胡之杰,他并非普通富户,而是传奇退役将领。 胡出身安徽书香门第,青年时投笔从戎,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在川军服役。 凭借文化素养、作战勇猛和谋略,他晋升至川军第一师师长,抗战期间率部浴血奋战立下战功。 抗战胜利后,非蒋介石嫡系的胡之杰遭遇不公。 蒋心胸狭隘,排斥异己,胡被明升暗降,剥夺实权。 对国民党内斗腐败深感失望的胡之杰,愤而辞去军职,解甲归田回岳西,购置田产宅院,过起乡绅生活,并到学校授课,成为当地受尊敬的人物。 得知蒋发动内战,胡之杰愤怒无奈,对国民党彻底失望。 他写信给军中川军旧部,劝其保存实力,避免同胞相残,留条后路。 鄂东第二旅抵达小镇休整时,胡之杰见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与国民党军作风迥异,顿生好感。 他热情接待部队,借出宅院,提供粮食物资,助其恢复。 行踪被国民党特务侦知,报告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 刘峙急令追击主力的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约3万人)调头扑向小镇。 7月20日拂晓,七十二师将6000余疲惫之师包围。 敌我兵力悬殊(5:1),地形易被封锁,突围希望渺茫。 旅长吴诚忠、政委张体学下令销毁机密文件,准备血战到底。 全旅官兵同仇敌忾。 一旦开战,国民党军必迁怒帮助解放军的百姓,尤其提供最大帮助的胡之杰。 为保护胡及乡亲,旅部忍痛决定从本已紧张的兵力中抽出一个排,负责战斗打响后掩护他们撤离。 胡之杰得知此安排,内心震撼。 生死关头,这支军队首先想到保护他这个“地主”和百姓,仁义担当与国民党军天差地别。 深受感动的胡之杰立即询问包围部队番号。 得知是整编第七十二师,他眼睛一亮,笑道:“首长放心,此事包在老夫身上。我与该师师长、副师长颇有渊源,容我走一趟,或可化解危局。” 原来七十二师前身是川军部队,现任师长傅翼、副师长祝顺鲲曾是胡之杰在川军第一师时的老部下,由他一手提拔,彼此情谊深厚。 胡之杰不顾安危,只身前往敌营。 傅翼、祝顺鲲见老长官来访,惊讶之余恭敬迎入。 师生叙旧后,胡之杰话锋一转,晓之以理:内战是同胞相残,劝二人保存实力,不必为蒋卖命硬拼,消耗川军子弟生命。 结合自身遭遇,直言蒋心胸狭隘,惯于利用、消耗、歧视非嫡系部队。 “若此战你部与解放军拼得两败俱伤,蒋非但不会补充兵员装备,反可能借机取消番号甚至追责,二位前途堪忧。” 句句切中要害。 “不如网开一面,放解放军生路。此举既保存实力,避免损失,又暗中结下善缘,为日后留退路。时局变幻,今日留一线,他日好相见。” 傅、祝联想到自身在国民党军中受排挤的处境及蒋的为人,深以为然。 经商议,决定接受建议。 双方秘密达成默契。 当夜,七十二师在包围圈东侧悄然让开口子。 鄂东第二旅6000余官兵在夜色掩护下,秩序井然地安全撤离,未发一枪一弹,奇迹般跳出绝境。 胡之杰凭借胆识、对旧部影响力及对时局的洞察,以一人之力化解血战,挽救数千将士生命,保全小镇百姓。 胡之杰的故事是风云激荡年代的缩影。 早年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 因不满国民党腐败不公愤而解甲归田。 关键时刻深明大义,以特殊身份和智慧做出利于人民的选择。 其义举展现超越党派的民族大义和人性光辉,是值得铭记的历史篇章。 主要信源:(快懂百科——胡之杰)
1946年,6000解放军被三万敌人包围,为了不泄露机密,旅长下令烧毁全部文件,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04 19:13: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