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张女士去年底花了12193元给儿子买了个金坠,不料半年后一称重,金坠竟缩水近半!发票上白纸黑字写着18.73克,可实际称重只有10.998克,连品牌钢印都找不到!张女士维权时,金店却淡定回应:可能是您弄岔了。网友表示:这金店也太敷衍了吧! (来源:8月2日1818黄金眼报道) 去年12月11日,张女士打算给儿子挑个足金吊坠作为礼物,12193元,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但张女士为了儿子,那是一点都不含糊。 今年7月,张女士在家整理东西时,突然翻出了这个吊坠。儿子还没戴过,得给他弄个扣槽,挂链子上方便。 张女士心里想着,打算先称称重量,看看需要配多粗的链子。不料,这一称,可把张女士给称懵了! 张女士看着秤上的数字,眉头紧锁道:10.998克?这不对!她赶紧翻出发票,上面赫然写着18.73克! 张女士心想,这相差也太大了吧?难道是我称错了?张女士心里犯嘀咕,又连称了几次,结果都是10.998克。 张女士越想越不对劲,这金坠肯定有问题!仔细一看,这吊坠上竟然连品牌钢印都没有! 这金店是不是故意调包了?或者我买的时候重量就不对?张女士当即决定去找金店理论。 她拿着吊坠和发票,就去了金店。 张女士一进门就质问道:你们这吊坠怎么回事?重量差这么多,还没品牌钢印! 金店店员一看这架势,赶紧上前安抚:您别着急,我们卖的时候都会核实的,如果单据、印记、克重不符,根本无法卖出去的,或是您儿子戴的过程中弄的。 店员这话一出,张女士更火了:我儿子根本就没戴过,怎么可能是他弄的?你们这分明就是在敷衍我! 店员见张女士情绪激动,赶紧又换了个说法:那可能是您自己弄岔了,比如把吊坠和别的首饰放在一起,记错了重量。 这话一出,张女士说:我自己的东西我还能记错?你们这金店太不负责任了! 据了解,张女士和金店之间的争执,很快就引来了周围人的围观。 大家纷纷议论纷纷,有的表示支持张女士维权,有的则觉得可能是张女士自己记错了。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金坠的重量和发票上的不符,那可是铁一般的事实! 事实上,张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有些金店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在重量、纯度等方面做手脚,欺骗消费者。 而消费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往往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 张女士见金店如此敷衍,当即表示要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我就不信,还没个说理的地方了!张女士心里想着,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金店。 金店的行为,无疑引起了众怒。有网友表示:这金店太疯狂了,为了赚钱简直不择手段!消费者权益何在?必须严惩这种欺诈行为! 面对网友的声讨,金店方面却始终保持沉默,没有给出任何正面回应。 为什么消费者在购买贵重物品时,总是容易陷入这种纠纷?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消费者在买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和专业知识。如果张女士在买的时能够仔细核对重量、纯度等信息,或许就能避免这场纠纷的发生。 具体到本案中,张女士作为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而金店作为销售者,则有义务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然而,金店却故意隐瞒了吊坠的实际重量,导致张女士在购买时产生了误解。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具体到本案,金店故意隐瞒吊坠实际重量,导致张女士经济损失,已构成欺诈行为。 因此,张女士有权要求金店进行赔偿,并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金店在销售过程中未在吊坠上打上品牌钢印,这也违反了相关规定。 品牌钢印不仅是商品身份的象征,也是消费者维权的重要依据。 金店此举,无疑是在为日后的纠纷埋下伏笔。 这金店为何如此嚣张?难道他们就不怕受到法律的制裁吗? 事实上,金店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消费者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 然而,他们错了!随着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维权渠道的日益畅通,消费者已经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不久后,张女士果然向相关部门反映了情况。相关部门表示将尽快介入调查,并依法处理此事。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是支持张女士维权到底,还是认为金店应该得到谅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全网最正直的博主[点赞]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