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叛变的地下党约陈毅到酒店里见面,没想到陈毅先去了叛徒家中,只因叛徒媳

历史探险家 2025-08-03 09:28:11

1936年,叛变的地下党约陈毅到酒店里见面,没想到陈毅先去了叛徒家中,只因叛徒媳妇说了两个字,陈毅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圈套。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6年的冬天,赣南的梅岭山区寒风刺骨,枯黄的茅草在风中瑟瑟发抖,陈毅蜷缩在一个隐蔽的山洞里,腿上的旧伤隐隐作痛,胃里空得发慌,游击队已经断粮三天了,战士们只能靠野果和草根充饥。

山下,国民党军队设下重重关卡,盐和粮食被严格管控,连老百姓买半斤米都要登记。

敌人贴出告示:给游击队送饭者,全家连坐。陈毅知道,这是要把他们活活困死在山上。

那天清晨,交通员送来一封信,皱巴巴的纸上写着"中央特派员已抵大余,请速至城南旅社接头"。

落款是陈海,这个潜伏在敌营的地下党员过去从未出过差错,陈毅盯着信纸,手指微微发抖。自从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南方游击队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整整两年没有中央的消息。

现在突然说联络人来了,他既兴奋又忐忑,万一是真的呢?可万一是陷阱呢?

带着黄赞龙下山时,陈毅特意换了件长衫,扮成教书先生,路过陈海家想讨口水喝,开门的是个挽着袖子的农妇,正弯腰搓洗衣裳。

黄赞龙问"陈海在吗",农妇头也不抬甩出句方言:"去团部了。"浓重的口音让陈毅听成了"糖铺",心里咯噔一下。

糖铺是游击队绝密联络点,陈海怎会随便告诉家人?他强作镇定道谢离开,转身就拉着黄赞龙拐进小巷。

糖铺门口蹲着几个卖烟的小贩,眼神却总往街上瞟,陈毅刚走近,突然被糖铺老伙计拽进茶馆:"陈海早叛变了!国民党在里头埋伏了半个月!"

话音未落,街角传来皮靴声,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正挨家搜查,两人从茶馆后门钻出,顺着臭水沟爬出城墙,身后传来砸门声和叫骂。

原来陈海半个月前就被捕叛变,那封密信是敌人精心设计的诱饵,就等着把游击队高层一网打尽。

更险的还在后头。叛徒带着三百多敌兵直扑梅岭游击队驻地,幸亏陈毅临走前交代过"两小时不回来立刻转移"。

敌人扑空后放火烧山,火舌窜起三丈高,浓烟熏得人睁不开眼,眼看要被逼入绝境,天上突然电闪雷鸣,暴雨浇灭了大火。

躲在岩缝里的游击队员都说,这是马克思在天之灵保佑,后来才知道,那天蒋介石正在西安被张学良扣留,围攻梅岭的部队匆忙撤退,阴差阳错让游击队逃过一劫。

陈海叛变事件暴露了更深层的危机,当时南方游击队像座孤岛,与中央失去联系,内部不断出现动摇分子。

就在半年前,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后,曾假扮游击队骗开北山根据地大门,导致上百同志牺牲。

陈毅后来在《梅岭三章》里写"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字字都是绝境中的咬牙坚持。

他白天带着战士们钻山沟,晚上给大家讲《水浒传》鼓劲,说我们就是当代的梁山好汉。

这场生死劫难反而锤炼了游击队的生存智慧,敌人搞"计口授粮",他们就发动群众在竹杠里藏米;敌人烧山,他们就在岩洞里储备干粮;敌人假扮红军骗老乡,他们发明了"三问三答"的暗号。

最困难时,陈毅带着二十多人潜伏在齐腰深的雪地里,靠喝辣椒水取暖,后来北平学生来参军,看见他们用树皮绑腿、拿竹片当刀,当场哭了出来。

回头看1936年那个冬天,陈毅能识破叛徒圈套绝非偶然,三年游击战教会他,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每个细节都关乎存亡。

农妇那句方言像道闪电,照出了隐藏在温情下的刀光,而糖铺老伙计的示警、突如其来的暴雨,看似运气,实则是群众用生命织就的保护网。

这段经历后来被陈毅写进回忆录,他说在梅岭学会最重要的道理,革命不是靠个人英雄主义,是靠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勇气与忠诚。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历史探险家

历史探险家

探寻历史文化乐趣,解锁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