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这个人,杀了和他同级别同样有尚方宝剑的毛文龙,而且没向皇帝汇报就给杀了,原因是不听他话。把满清高兴坏了,就冲这一点,他被杀也不冤枉。清初四大藩王,孔有德是毛文龙的旧部兼养孙,耿精忠尚、可喜是毛文龙的旧部,吴三桂是毛文龙的旧部祖大寿的外甥。毛文龙不死,清军入关绝没有那么容易。 袁崇焕这人出生在1584年的广东东莞,家里做木材和药材生意。从小他爸就让他学文习武,早早通过科举成了秀才和举人。可运气不佳,北上考会试连着四次落榜,到第五次也就是1619年才中进士。刚入仕就被派到福建邵武当知县,管地方事宜的同时,他特别爱琢磨兵法,常和人聊边防策略。1620年明熹宗上台,朝堂阉党和东林党斗得死去活来,袁崇焕不想掺和,转去兵部干活。两年后,他自愿去关外查军情,亲眼看到后金的威胁,回京后主动请战,升了兵备佥事,帮着安置流民和修关隘。 明军在萨尔浒大败后,辽东经略换了几个。熊廷弼守得稳,可党争把他坑了,下场惨。袁应泰接手后瞎指挥,沈阳丢了,自己上吊了事。王在晋上任想弃守辽东,遭反对。孙承宗来督师,带着袁崇焕他们收复了四百里地,建起宁远防线。可孙也因阉党压力走了。努尔哈赤大军来攻,袁崇焕守宁远,用炮轰退了敌军,努尔哈赤受伤没多久就死了。这仗让袁崇焕出名,获赏后却因党争辞职回家。1627年崇祯帝即位,重召他当兵部尚书兼督师蓟辽,给了尚方宝剑,全权管军务。他对皇帝许下五年平辽的诺言,但强调得有兵粮支持。 袁崇焕上任发现朝廷给的资源不够,兵少粮缺,就盯上皮岛的毛文龙。这家伙掌控三万兵马和一大堆储备,却总不服从统一指挥。毛文龙早年是平辽总兵,辽东丢了后他转战海上,占了皮岛和周边岛屿,当成敌后基地。他的部队常打游击,牵制后金骑兵,可毛本人爱克扣饷银、私自贸易,还阳奉阴违。袁崇焕觉得这影响大局,得统一事权。 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借视察去皮岛附近双岛,和毛文龙谈了好几天军务。毛拒绝设监军、改粮道和调整部队,说自己海外孤悬得灵活。谈判崩了,袁在阅兵时突然发难,列出毛的十二大罪,比如冒领军饷、杀良冒功、擅开马市、私通外番。毛辩解无效,袁直接用尚方宝剑砍了他,没提前报皇帝,就这么先斩后奏。事后袁分编毛的部队成四协,赏银安抚士兵,还上疏请罪。崇祯虽气但没马上发作,夸他果断。 杀毛文龙这事直接让满清皇太极松口气,后金没了侧翼威胁,能集中兵力进攻。毛的旧部乱了套,好些人投了清。孔有德是毛的旧部兼养孙,早年随毛打仗,后带兵降清,被封恭顺王。耿仲明也是毛旧部,他孙子耿精忠继承靖南王。尚可喜出自毛麾下,封平南王。吴三桂是祖大寿外甥,祖大寿原在毛手下从军,后吴被封平西王。这些人帮清军南下,镇压明余部。要是毛文龙活着,皮岛基地继续牵制,清军入关得费大劲。袁这决定等于自毁长城,加速明边防崩盘。 几个月后,皇太极绕长城入山西,直逼北京,闹出己巳之变。崇祯急调军勤王,袁崇焕带兵赶来,勉强击退。可朝臣弹劾说他护卫不力,还疑心杀毛是和后金串通。皇太极放反间计,抓的宦官带话回明,说袁有密约。崇祯信了,召见袁时把他抓进狱。审下来定罪擅议和与杀帅,判凌迟。 1630年9月,北京西市行刑,刽子手切了三千五百多刀,民众抢肉生吃,头颅传示边关。袁家属充军,家产抄没。他死后多年被当叛徒,清乾隆时修明史才平反。毛文龙的死和袁的下场,暴露明朝党争和猜忌多深,加速王朝灭亡。
袁崇焕这个人,杀了和他同级别同样有尚方宝剑的毛文龙,而且没向皇帝汇报就给杀了,原
历史拾遗者
2025-08-02 18:32:02
0
阅读:43
微妙玄通
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他们不是毛文龙死后投清的,而是袁崇焕死后投清的。[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