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美国要顶不住了!美媒:美国正遭受中国制造最严重的第二次冲击! 7 月 15 日《纽约时报》发文称,如今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冲击,要比 2000 年前后的第一次冲击严重得多。 这绝非夸大其词。美国人心里清楚,1999 到 2007 年那段时间,中国制造业给美国来了第一次实打实的冲击。彼时中国刚从计划经济的框架里走出来,转向市场经济的浪潮。 数不清的农民工走进城市的工厂,一条条生产线开足马力。那些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像涨潮的海水般漫向全球市场。美国的制造业岗位,就在这股浪潮里少了将近四分之一。 那会儿的冲击,美国人虽然疼,但多少有点 “俯视” 的底气。他们觉得中国不过是靠人口红利赚点辛苦钱。牛仔裤、塑料玩具、小家电,这些低附加值的东西,美国自己不生产也无所谓。他们甚至觉得,这是给美国消费者送福利,让大家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商品。 可现在的第二次冲击,完全是另一副模样。中国制造业的 “炮弹”,已经从以前的 “小米加步枪”,换成了 “精确制导导弹”。瞄准的,不再是美国不屑一顾的低端市场,而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高端产业阵地。 最让美国坐不住的是电动汽车。几年前,美国车企还在嘲笑中国电动车是 “PPT 产品”。马斯克甚至放言,中国车企能活过五年的不超过三家。现在呢?比亚迪的电动 SUV 在美国的销量,三个月就翻了两番。蔚来的换电站都修到了加州的高速公路旁。 美国本土的福特、通用,不得不关停了好几家传统燃油车工厂。工会组织的抗议游行,牌子上直接写着 “中国电动车抢走了我们的饭碗”。底特律的老工人看着厂区外的招工牌,上面要求的全是电池研发、智能驾驶的岗位,手里的扳手突然就不香了。 光伏产业更是让美国破防。美国想搞 “能源独立”,大力发展太阳能。可翻遍全球供应商名单,从硅料到组件,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超过 80%。 美国自己建的光伏工厂,成本比中国同类企业高 40%。拜登政府给的补贴,根本填不平这个坑。得州的一个太阳能电站项目,原定用美国本土组件,最后还是偷偷换成了中国产的。 船舶制造领域的逆袭让美国造船业颜面尽失。十年前,美国还在嘲笑中国造不出高端 LNG 船,认为这种 “海上超级冷冻库” 的核心技术被韩国垄断,中国只能造些散货船。 可现在,中国造船企业不仅拿下了全球 45% 的 LNG 船订单,还把船用殷瓦钢的国产化率提到了 98%。美国想造新型补给舰,招标时发现中国企业的报价比本国船厂低 30%,技术参数还更优。 美国商务部最近发布的报告里有组数据:2023 年,中国对美出口的机电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占比已经达到 58%,比 2010 年翻了一番还多。而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却比十年前下降了 22%。这种此消彼长,让美国的贸易代表在听证会上直冒冷汗。 以前美国觉得,只要卡住高端技术,中国制造业就永远翻不了身。现在才发现,中国制造业早就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成体系地往上冲。从 5G 基站到特高压设备,从工业机器人到生物医药,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往上涨。 美国企业的日子更难过。沃尔玛的货架上,中国产的扫地机器人,功能比美国品牌多,价格还便宜一半。百思买里,中国的智能电视占据了中高端展区,画质评分把三星、LG 都甩在了后面。美国消费者嘴上喊着 “支持本土品牌”,手却诚实地把中国产品放进了购物车。 《纽约时报》的文章最后说,第一次冲击,美国失去的是岗位;第二次冲击,美国可能失去的是产业霸权。这话听着刺耳,却戳中了美国的痛处。那些曾经嘲笑 “中国制造” 的美国企业家,现在看着财报上不断下滑的利润率,终于明白,这次的冲击,真的顶不住了。
瑞典会谈果然没那么简单,鲁比奥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各方目瞪口呆鲁比奥以
【1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