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惨了,美最后通牒刚发,俄就炸翻北约军援军列,基辅再陷入火海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还没坐热,俄军的导弹就先到了。 7 月 31 日深夜,基辅再次沦为战场。俄军的伊朗式无人机、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轮番而至,多波次、多方向穿插,击中多个区域,造成至少 9 人死亡、135 人受伤。 这种场景让人想起 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后,顿巴斯地区那些被炮火撕裂的夜晚,只是这一次,战火离欧洲心脏更近了。 城北铁路枢纽的爆炸声格外刺耳。一列满载北约军援的列车刚卸下一半物资,就被两枚巡航导弹精准命中。车厢里的反坦克导弹、防空雷达和炮弹瞬间殉爆,火光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这列军援里有美国最新批次的 “海玛斯” 火箭炮和德国 “豹 2A6” 坦克零件,让人不禁想起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通过 “星条旗” 计划向阿富汗游击队输送 “毒刺” 导弹的往事,只是如今,角色和战场都变了。 特朗普发出的通牒还萦绕在耳边。他声称若俄军不停止 “特别军事行动”,将联合盟友对俄实施 “史上最严厉制裁”,甚至威胁要向乌克兰派遣 “志愿兵部队”。 可话音刚落不到 12 小时,基辅的防空警报就划破了夜空。这让人想起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口水战从未停歇,但真枪实弹的对抗总能轻易打破言语的伪装。 俄军这次的打击明显是冲着军援来的。除了铁路枢纽,西郊的两个大型军火库也被无人机盯上。其中一个储存着英国提供的 “风暴阴影” 巡航导弹,爆炸引发的连锁反应持续了整整两小时。当地官员在社交媒体上哭诉,仓库周边三公里内的房屋全成了危房。 这样的画面,在近代战争史上并不罕见,从二战时的伦敦大轰炸到伊拉克战争中的巴格达,平民总是战争中最无辜的受害者。 西方外交官们紧急召开视频会议。有人抱怨俄军 “无视国际规则”,也有人私下嘀咕 “通牒根本镇不住莫斯科”。欧盟外交发言人发了份措辞严厉的声明,却没提任何实质反制措施。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连夜发表讲话,要求西方提供更多防空武器。但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毕竟这已经是基辅本月第三次遭大规模轰炸。街头的征兵站又排起了长队,只不过这次年轻人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迷茫。 俄军国防部第二天就公布了打击成果,说彻底摧毁了四个北约军援中转站。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对着镜头强调:“任何援乌武器都将成为合法打击目标。” 这话像是说给基辅听的,更像是说给华盛顿听的。 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被问及此事时,突然改了口风,只说 “会让俄罗斯付出代价”,没再提 “志愿兵部队” 的事。台下支持者的欢呼声弱了不少,有人举着 “停止战争” 的牌子被保安架了出去。这种前后不一的态度,在国际政治中并不少见,利益的权衡总能轻易改变政客的立场。 这场仗,看来还要打下去。美国的狠话没能阻止炮弹落下,基辅的火海又一次提醒所有人,战争从不会因为几句通牒就停下脚步,就像历史上无数次战争一样,它有自己的轨迹,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只能在苦难中等待和平的曙光。 信息来源:《俄军空袭基辅,造成至少9人死亡》澎湃新闻 《特朗普宣布对俄最后通牒提前执行》界面新闻
追着美导弹屁股打,俄13枚导弹炸同一目标,美北约发现必须要停战。俄军现在在乌
【7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