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厉害,像东风-17导弹、055大驱这些,性能指标确实比美国同类型武器还要猛。但紧接着,俄专家话锋一转,表示中国不少武器都存在一个普遍毛病,就是实战检验还不够。 要论中国武器这些年的进步,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东风-17那独特的飞行轨迹,让传统的防御系统很难招架。 055大驱凭着世界顶尖的吨位体量和配备的各种强大装备,火力覆盖能力在全球都排得上号。 可武器这东西,纸面数据再好看,终究要放到真实战场上去掂量。 有人总说美军的装备经过实战打磨,这话得掰开来看。 海湾战争时,M1坦克在与伊拉克坦克的对战中,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可那会儿对方连像样的夜视设备都凑不齐。 这种代差悬殊的较量,更像是单方面的火力展示,算不上真正检验武器的极限。 阿富汗战场上的阿帕奇直升机,面对的是连肩扛导弹都没多少的塔利班,打了十几年,连山地环境下发动机功率衰减的问题都没彻底解决。 再说那些高端装备,F-22服役二十年,除了在叙利亚投过几枚炸弹,从没跟同级别隐身战机正面对抗过。 宙斯盾舰在波斯湾拦截的无人机,不少是民用改装的简易货色,连正经的电子干扰都没有。 这种实战经验,就像职业选手总跟业余爱好者过招,真遇上水平相当的对手,未必能占到便宜。 中国的武器确实没经历过大规模实战,近三十年没打过大仗,这是明摆着的事。 但这不并不意味着,咱们的武器就缺少实战的考验。 去年055大驱在西太平洋搞实弹演练,特意选了台风过境的时候,巨浪拍打着甲板,雷达在强电磁干扰下照样锁定目标,导弹升空时尾焰把甲板烤得直冒白烟。 陆军的99A坦克在青藏高原搞极限测试,零下四十度的寒夜里,发动机在缺氧环境下连续转了七十二小时,火控系统在暴雪盖满的山地上,照样能精准打中移动靶标。 这些数据不是实验室里算出来的,是在海拔五千米的冰川上实打实跑出来的。 咱们还另辟蹊径,把武器送到真实战场去“取经”。 中东那边的无人机,在实战里打了不少仗,客户用着顺手,订单一再加码。 东南亚国家用中国导弹打出的实战效果,甚至让西方媒体都改了之前的说法。 卖给沙特的东风导弹,特意强化了沙漠高温环境下的制导系统。 给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机翼在南亚潮湿的雨季里能防腐蚀,雷达抗干扰能力比原型机提高了三成。 这些客户在实战中遇到的问题,直接反馈到国内生产线,比单纯的演习更有针对性。 同时,我们也把模拟训练搞得有模有样,在多次的演习中提升武器实用度。 空军的红蓝对抗演习里,蓝军照着美军的电子战套路来,战机带着干扰吊舱从不同方向突袭。 红军的歼-20飞行员戴着虚拟现实头盔,在模拟的F-35机群里穿梭,每次对抗都跟打了一场小型战争似的。 和伊朗搞联合军演时,双方用各自的电子战系统互相干扰,中国的预警机在强电磁环境下照样能引导战机精准拦截。 跟泰国海军的联合训练中,054A护卫舰在印度洋复杂的海况下,用反潜直升机抓到了模拟的核潜艇踪迹。 这些跨国演练虽然不是真打仗,却能接触到不同体系的战术路数,给武器发展带来不少新想法。 当然,实战的价值也不能小看。 俄乌战场上,无人机和防空系统的较量每天都有新花样。 俄军的柳叶刀无人机原本精度一般,在实战里改成俯冲攻击模式,命中率一下提高了五成。 但话说回来,当年抗美援朝,志愿军拿着万国牌武器,照样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回了三八线。 中国对于武器发展如此看重的原因,从来不是为了用战争手段达成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是为维护和平注入新的力量。 那些说中国武器没有经历过实战考验的声音,背后其实藏着对和平的考量。 武器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保卫和平,这点从一开始就没变过。 现在的中国武器,既在实验室里打磨精度,也在各种极端环境里攒数据,真到需要的时候,未必就比别人的差。 俄罗斯专家的评价,更像是给咱们提了个醒,让武器发展的路走得更稳当些。
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
星球拾光
2025-08-02 16:37: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