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性骚扰”案中的男生肖某妈妈出来发声了,针对网络上的质疑声,妈妈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长文,详细介绍了“诬告”案的疑点,看到的男生的无奈,妈妈的痛心,还有杨同学的心机。 在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自习区,肖某正埋头于书本间,腿上的湿疹突然阵阵发痒。 多年来受特应性皮炎困扰,他下意识地隔着裤子蹭了蹭,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没承想成了日后风波的开端。 坐在他斜对面的杨某心中有了打算,她偷偷拍下了几段肖某挠痒的视频,造谣的话语已经在她脑海中成型。 没过多久,她找到肖某,指责他是对她进行了性骚扰,提出写封道歉信就能了结此事。 肖某觉得公共场合挠痒确实欠妥,想着息事宁人,便在人来人往的走廊里按要求写下道歉信。 连辅导员的名字也是依对方意思添上的,当时只盼着这事赶紧过去,压根没多想。 可这封道歉信刚交出去,就被杨某配上肖某的姓名,学号发到了网上。 瞬间,无数愤怒的评论涌向肖某的社交账号,连那位无辜的辅导员也被卷入其中,成了网友攻击的对象。 那时学校正忙着 130 年校庆,很快做出处理,给肖某记过处分,取消他所有评优评奖资格,连保研的机会也没了。 肖某的妈妈捧着一沓沓病历找到学校,解释儿子是因湿疹才挠痒,可那些厚厚的诊断记录,似乎没被真正放在心上。 这场风波带来的伤痛,远超肖某一家的想象。 爷爷在网上看到辱骂孙子的话,气得高血压发作晕倒,不久之后就走了。 曾经安稳的家,就这么因为一次造谣,陷入了再也无法走出的深渊。 肖某更是没法正常生活,走在路上总觉得背后有人指指点点,后来被诊断出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个曾经成绩不错的男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几次都想从窗户跳下去。 法院开庭时,杨同学只拿出那几段偷拍的视频当证据。 而肖某这边,律师提交了完整的医疗记录,还请来了皮肤科专家,细致分析出他挠痒的动作与湿疹发作时的症状完全吻合。 最终法官判定,双方没有任何身体接触,肖某也没说过不当言语,主观上更没有骚扰的故意,不构成性骚扰,驳回了杨同学的全部诉求。 可是,学校好像对法庭证明的清白视若无睹,学校公告上仍然挂着对肖某的不公。 与肖某截然相反,杨某的日子过得如鱼得水。 她入了党,顺利通过法考,没多久又拿到去香港读博的保送资格,还在朋友圈里晒这些喜讯,字里行间满是得意。 7 月 27 号,她甚至发微博讽刺肖某,说自己不会放过他,要追着举报,让他无处安身。 7 月 29 号那天,肖某的妈妈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枯坐了很久。 她摸了摸抽屉里那叠厚厚的病历,从儿子小时候第一次确诊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书,到最近一次去医院的缴费单,边角都被她翻得起了毛边。 两千多字的长文里,她没喊冤,没骂谁,只是一桩桩一件件地说清楚。 法院判决书里明明白白写着 “不构成性骚扰”,儿子那天挠痒是因为湿疹犯了,医生早就说过这病一到换季就钻心地痒。 那封道歉信是被杨某堵在走廊里逼着写的,当时对方说 “写了就完事”,儿子怕事情闹大才忍了。 还有人传他们要经济补偿,更是无稽之谈,他们自始至终只想求个清白。 文字敲到最后,她的手一直在抖,键盘上落了好几个湿痕。 她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摆着的真相没人听,为什么受伤害的人还要被追着打,为什么做母亲的拼尽全力,却连让儿子抬头做人的权利都给不了。 看到这篇长文后,杨某毫无歉意,反而在群聊里说要 “把男生的妈妈送进去,拿别人家人练练手”。 网友们看到这话都愣住了,有人忍不住发问:“这样的人要是进了司法系统,谁还敢信法律啊?” 法律圈的学生也在讨论,说学法律的人最该懂 “证据为王”,可她却凭着自己的想象给人定罪,还把伤害当成战利品。 肖某的妈妈还在等,盼着能撤销那个处分,让儿子能重新抬起头来。 谁也没料到,图书馆里那次无心的挠痒,会演变成一场毁掉整个家庭的风暴。 有人说,要是当时偷拍的是个男生,恐怕早就被抓了。 也有人说,学校为了校庆息事宁人,把学生的前途当牺牲品,实在对不起 “教书育人” 这四个字。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法律工作者要严守法律,这不是空话。 毕竟,谁也不想某天自己一个无心的举动,就被人攥在手里,当成毁掉一生的武器。
武大图书馆事件涉事男生肖某某的代理律师向武汉市洪山区法院提交补充意见书,首次明确
【2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