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包围渊子崖村,准备大开杀戒,但村里的312名村民却不甘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联手,一起血战1000多名日军,打响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家园保卫战,最终,121头鬼子被击杀!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1年冬天,山东莒南的渊子崖村笼罩在刺骨寒意中,这个被五米高土墙环绕的村庄,此刻正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沭河西岸小梁家据点的伪军队长梁化轩带着160多名汉奸闯进村子,甩出一张写着鸡鸭鱼肉和千块大洋的勒索清单时,他绝不会想到眼前这群拿着锄头的庄稼汉,即将用土炮和铡刀改写中国抗战史。
村长林凡义接过清单的瞬间,围观的村民攥紧了手中的农具,这个刚成立抗日自卫队一年的村庄,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
他们用打土匪的土炮轰跑过伪军,用门板加固过城墙,连十几岁的娃娃都学会用火药罐。
当林凡义写下"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的回条时,晒场上爆发出震天吼声,惊飞了沭河边的水鸟。
梁化轩带着暴怒离去后的第三天黎明,地平线上突然腾起滚滚烟尘。,1000多名日军带着四门山炮和重机枪,在汉奸引领下扑向村庄。
站在城墙上的林九兰摸了摸身旁的"五子炮",这种装填铁钉石块的土炮需要五人操作,射程却能达到两百米。
他看见鬼子骑兵扬起的雪雾里闪着刺刀寒光,转身对身后抱着石块的妇女喊:"二婶,把辣椒面掺进火药里!"
第一发炮弹落在东北角城墙时,林九乾正往土枪里灌铁砂,爆炸的气浪掀翻了三段围墙,弹片削断了邻家孩子的胳膊。
没人哭喊,穿粗布衣裳的村民像蚂蚁般涌向缺口,门板、沙袋、砸碎的铁锅在硝烟中筑起新的屏障。
17岁的林庆宝趴在墙垛后,看着父亲林清洁点燃"生铁牛"的引线,炮响后三十米外的鬼子倒下一片,有个戴眼镜的军官举着军刀哇哇乱叫。
中午太阳偏西时,血战进入最惨烈的阶段,东北角城墙第三次被炸塌,鬼子顶着毒烟往里冲。
身高一米八的林九兰抡起铡刀守在缺口,刀光闪过,七个鬼子的头颅滚进硝烟。
第八个敌人的刺刀扎进他胸膛时,这个种了半辈子地的汉子仍保持着劈砍的姿势,他的妻子抄起镢头砸碎鬼子天灵盖,转身就被子弹打穿了肩膀。
巷战在每间土屋间展开。林端五用铡刀砍死两个鬼子后中弹倒下,他父亲林九宣红着眼睛用长矛捅穿敌人喉咙。
会武功的林清义带着十几个老人组成"白发队",在巷口用铁叉迎战骑兵,最后全部倒在机枪扫射下。
王彦治被五个鬼子逼到井台,拉响腰间火药罐的瞬间,爆炸声惊飞了全村最后的麻雀。
当八路军援军的军号在暮色中响起时,渊子崖已经烧成火海,147具村民遗体保持着搏斗的姿态,有紧攥菜刀的老妪,有环抱敌人的少年,有至死咬着鬼子耳朵的夫妇。
这场用农具对抗枪炮的血战,最终让121名日军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冻土里,活下来的村民在废墟中翻找亲人时,发现被炸烂的粮囤下,还压着那张没交出去的勒索清单。
这场震惊延安的保卫战,后来被毛泽东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活下来的林凡义带着村民重建家园时,总指着新砌的墙基对年轻人说:"当年鬼子的血渗进这里三寸深。"
如今渊子崖烈士纪念塔上的242个名字,沉默诉说着一个真理,当侵略者把锄头逼成武器,最普通的农民也能变成铜墙铁壁。